国之枭雄(曹操传)(精)/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国之枭雄(曹操传)(精)/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作者: (澳)张磊夫|编者:刘东|译者:方笑天
出版社: 江苏人民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国之枭雄(曹操传)(精)/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ISBN: 978721422351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东汉的忧患 2世纪中期,汉帝国是超级大国,其国力与规模只有处 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罗马帝国可相匹敌。它的疆域从朝鲜 半岛一直延伸到越南沿岸,还控制着位于今天新疆的绿洲 小国。除西域之外,汉朝的领土分为十三州,其下又分为 百余郡。在郡下有将近1100个县,在籍人口总计约5000万 。州、郡、县的行政长官为从首都洛阳任免的刺史、太守 、县、令,整个帝国都处于庞大的官僚机构的控制下,在 职文官的数量达到了7500名左右。 这一官僚机构的架构非常成功,但是其影响却有限。 各县拥有平均45000至50000左右的人口,一些还可能更大 ,然而却只有一名有任职期限的县令总领,本地的僚属则 会对他产生影响。政府机构承担着收税、征发徭役、处理 绝大多数犯罪问题的职责——通常是用残酷的手段,但是 除此之外,人民日常生活却很难受到官方的影响,且地方 行政长官们还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特别是来自那些家 族中有人做官或为地方长官提供出谋划策的助手的大族的 。所以,在表面的平静下,地方上富人对穷人的剥削利用 一直存在,而富人又因掌握了军事力量以及家族之间的互 相吞并而变得更有势力。这一点,在今天见于墓葬中的坞 壁堡垒模型和建议地主保有武器以及训练兵士的文献中都 能看到。 然而,仅仅如此还不足以动摇汉朝的统治。一旦混乱 或贼人的规模太大,政府就将集结军队对付他们,如果形 势变得更为严峻,王朝仍可派出更大的军事力量进行镇压 。这种威胁通常能够通过对地方豪强过大势力加以限制而 得到充分镇压,而大量的成年农民因赋税和田租被束缚在 他们的土地上,接受地方官员和百里之外的皇帝的统治。 这样的政府架构通常能够有效地控制人民,但是它却 不能很好地应对形势的变化,而150年代早期的汉帝国面临 着许多挑战:在北方边疆处于弱势;政府税收紧缺;连续 的幼年皇帝当家;在首都掌握政权的力量此消彼长,特别 是宫内的宦官集团和通过婚姻而获得权力的外戚集团。 公元40年代后期,东汉的建立者光武帝幸运地赶上了 占领草原的游牧民族匈奴爆发继承权之争。匈奴的原继承 人比逃至汉朝寻求庇护,被封为单于。他被允许居住在河 套地区,并在中原的管理下建立王庭,他的军队辅助汉朝 对抗控制着今蒙古乌兰巴托的北匈奴。其后的四十年,中 国与匈奴处于长期战争和偶尔的修好中,但在89年,窦太 后的哥哥、和帝时期控制着政权的窦宪率领军队远征匈奴 ,迫使北单于西迁,在草原建立起了名义上的霸权。受惠 于此,都护班超在西域,即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重建了中 原政权的权威。 然而,这种成功是短暂的,因为中原无法真正有效地 控制距离如此远的领土,而南匈奴傀儡政权也因为旧部族 和他们新投降的敌人之间的紧张关系而发生了分裂。北匈 奴之前的大部分领地被起源于东方的松散部落联盟鲜卑占 据,不久后,北单于的相对稳定的国被新来的好战的鲜卑 人取代。汉朝的北部边疆比以前更危险了。 此外,107年西北羌人对在凉州的汉人邻居发动了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