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长成

自然长成
作者: 王芳
出版社: 中国妇女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0.40
折扣购买: 自然长成
ISBN: 9787512714038

作者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领导教育学博士。现工作于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和社会学研究所。致力于青少年发展研究,特别是道德教育、中美教育比较、儿童领导力发展等领域。 作者专注青少年素质成长研究20余年,曾多次海外访学,拥有国际化教育视野和丰富的海外教育研究经验。主持多项青少年素质教育、领导力培养方面的专题课题研究,出版过《领导力的早期发展——始于儿童的领导力培养》等著作,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 在本书中,作者用生活化的语言,按照知、情、意、行四个主题精心安排,深入浅出地解析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以情境浸润的方式引发家长思考,帮助父母学习属于自己的育儿常识,体会家庭教育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

内容简介

除了社会变化引起的焦虑,家长的某些功利观念和教 育资源的匮乏也无可避免地增加了家长的焦虑感。 首先,由于教育承载的社会和经济功能过重导致功利 的家庭教育观。如上所述,新形势下,子女日益成为家庭 生活的中心,加上家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家庭中的教 育投资不断提高,家长对子女难免产生较高的回报期待。 而不断加大的家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差距,使家长将子 女教育视作改变命运、实现阶层流动的渠道,表现在家庭 教育领域就是越发注重教育的实用性。在子女教育问题上 ,家长也不可避免地沾染急功近利的浮躁。加之望子成龙 等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广大家长,致使当前家长 的教养观念面临短期功利与长远理想的矛盾冲突。 表现在具体的家庭教育活动中就是家长重结果轻过程 ,重教育效率轻教育效能;在家庭教育目标上,家长重智 轻德,重知识灌输轻个性发展;在家庭教育形式上,家长 重言教轻身教,重形式训练轻实践锻炼。这些偏差与冲突 的实质,是因为家庭教育承载着过多的家庭经济和社会发 展目标,成为满足家长或家庭功利需求的附庸,导致家长 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及自我意愿,强制子女按照成人规划 的既定方向发展。 这种背离教育目的的背后,也折射出社会对儿童自身 发展的漠视。功利的家庭教育仅仅看到家长对儿童的形塑 作用,忽视了儿童的自塑能力,其隐含的逻辑是家长是家 教实践的主体,而儿童成长与发展即人自身的构建被排斥 于多数研究者的视域外,这种功利的家庭教育观无疑会将 家庭教育引入歧途。 其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加剧家长在教育中追名逐利 。在优质教育资源与学生发展不完全匹配的现状之下,要 让家长不焦虑很难。让孩子进各种辅导班,帮孩子请各种 名师,确保孩子的学习成绩具有竞争优势,是家长们的现 实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个体缺乏自由选择的权利, 因此教育机构不得不使用考试这个筛选工具。家长们为了 争取进入好学校的机会,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必须从娃 娃抓起。尤其是,当考试和分数作为唯一的筛选工具时, 这些量化指标的分毫差别,甚至可以改变人生前进的方向 。比如高考分数线,对那些落榜的学生,就是一道人生的 鸿沟。 在20世纪80年代,60后、70后高中生读本科的概率不 超过10%。在当下的21世纪,有些重点高中上大学的概率 几乎接近百分之百。可是家长的焦虑并没有伴随着升学率 的提升而降低。相反,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逐已从考 上大学转向追逐名校和热门专业。而且追逐的范围,已不 限于国内,正在走向全世界。除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 书高”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就社会现实而言,学历高低 仍然是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比如北上广的落户积分政策 ,有博士学位的积分高居榜首。并且除了学历,还要区分 出学校等次,即985、211以及一般院校。即使学历相当, 积分却仍有高下。 当下许多家长正在通过用脚投票的行动,来降低学校 教育资源与孩子发展不匹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而越来 "这是一本可以改变父母认知的书! 教育学博士深度解读中国精英阶层教育之急 写给所有处于养育焦虑中,与时间赛跑的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