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铮传

徐树铮传
作者: 王彦民|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109.00
折扣价: 109.00
折扣购买: 徐树铮传
ISBN: 9787520738279

作者简介

王彦民,南开大学毕业,博士。中央党校退休研究人员。现为《燕京诗刊》副主编、执行主编。

内容简介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一、家世与早年 徐树铮,字又铮,幼号 铁珊,又曾自号则林,盖与 林则徐有关。乡里人多称“ 徐铁三”,因他在兄弟中排 行第三,很少人知道“徐树 铮,字又铮”。有人称“徐铁 山”,还有人戏呼为“铁牛” ,说“铁牛铁牛,暂时埋头 ;时运来到,挂印封侯”① 。中华民国初期,世称“小 徐”,以别于“大徐”徐世昌 。徐世昌是清朝末年至民国 初期的重要人物,1918年 10月至1922年6月任总统。 ② 清代光绪六年十月九日 (1880年11月11日),徐 树铮生于江苏萧县(今属安 徽)醴泉村。村在徐州西南 50里,东面是旗山(池山) 、钟山(锅帽山)、鼓山( 怖篮山),南面是皇藏峪( 黄桑峪),西面是龙岗山、 天门山,蜿蜒崎岖,殊为壮 观。据传说,孔子周游列国 经过这里时遇雨,雨过天晴 ,晒书后草被压得平长,至 今还那样,天门山上还有孔 子的晒书场;汉代开国皇帝 曾因战争躲避到黄桑峪(因 而又名皇藏峪),峪中有马 扒泉、拔剑泉、皇藏洞,还 有瑞云寺。旗山东边,有古 今南北交通要道,不知多少 风流人物经过。 徐家本甚贫寒,原先不 在醴泉。徐树铮祖父徐兰, 知书而业农,因战乱逃难, 飘徙无定,偶然卜居醴泉村 。徐树铮故居,在醴泉河东 ,坐北朝南,其父自作春联 ,每年贴在大门:“笔架三 山当户列,龙潭一水抱村流 ”①。徐家南面几千米处有 三山,山峰参差,形如笔架 。村西五里处有黑龙潭,流 经醴泉,自西折北转东,常 年流水淙淙。 徐树铮父亲徐世道 (1834年1月8日—1906年5 月4日),字葵南,榜名忠 清,自幼严遵父训,于颠沛 流离中,亦能坚持读书。同 治十二年(1873年)选拔 贡生(相当于举人),授为 教谕,改州判未就,一生以 教书为业,在徐州地区颇有 声誉。徐州守备官李秀岭, 聘他为家庭教师(7个儿子 多半是他的学生),并和他 结为儿女亲家,娶他的三女 儿为五儿媳妇。李的第五子 李辅京(字钟镐)是武秀才 ,曾拜徐州道员袁世廉(袁 世凯三哥)为师,后任徐州 统领;李辅京的哥哥李辅勋 (字竹铭),曾任总兵、亳 州统领;李的第三子李辅桢 曾任河南彰德府(安阳)参 将,后在袁世凯回籍“养疴” 期间,带两营飞骑马队守护 袁宅。李家与袁家是世交。 徐树铮后来投奔袁世凯与此 有关。 徐世道的学生非常多, 据说有上千人。当时徐州八 县范围内的举人,十有八九 是他的学生。后来在北洋政 府任职的张伯英、臧荫松、 宋子扬等也是他的学生。 徐树铮母亲岳氏,原籍 江苏丰县,幼时随父岳保瑾 (字封叔)逃荒落户于萧县 桃山集(今属宿州市埔桥区 ),与当地岳姓叙为本家。 该族人自称是岳飞后裔,建 有岳武穆祠,保存着宋时岳 武穆像。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