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传奇(那些难以企及的人物)

数学传奇(那些难以企及的人物)
作者: 蔡天新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数学传奇(那些难以企及的人物)
ISBN: 9787100118163

作者简介

蔡天新,浙江台州人,曾是少年班大学生,山东大学理学博士,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数论。近年来他把加法和乘法数论结合起来,将一些经典问题作了提炼,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和品味,被外国同行誉为“阴阳方程”。他同时是一位诗人、随笔和游记作家,近作有诗集《美好的午餐》,随笔集《在耳朵的悬崖上》、《欧洲人文地图》,游记《飞行》、《英国,没有老虎的**——剑桥游学记》,摄影集《从看见到发现》,童年回忆录《小回忆》等,主编《现代诗110首》(蓝、红卷)。他亦从事数学文化和普及工作(书目见后勒口),先后*邀海内外百余所(家)大中小学、图书馆、书店做公众讲座,主讲“数学传奇”入选**精品视频公开课。

内容简介

罗庚与省身:两位同时代的数学大师 这些*子里,拓扑天使和代数魔鬼在为各自占有 每一块数学领域而斗争着。 ——赫尔曼外尔 1.太湖的西北与东南 在19世纪后期与20世纪初期,中国东部的太湖流 域人才辈出,诞生了许多位大师级的人物,一如两宋 时期的鄱阳湖流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近现代中国 半数以上的文坛巨子和科学巨匠出自这个地区。** ,我们习惯把这片土地称为长江三角洲,那*多地是 从经济学的角度考量,以对应改革开放*初的前沿阵 地—珠江三角洲。但从历史和文化渊源来看,无疑这 个地区与太湖的关系较之与长江的关系*为密切,太 湖的北岸和南岸分别是江苏的苏锡常和浙江的杭嘉湖 这六座城市,在宋代属于两浙(西)路,可谓是中国 百姓口中传诵的“鱼米之乡”,也是文人墨客诗词里 赞美的秀丽“江南”。 1910年11月12*,数学奇才华罗庚出生在常州市 金坛县的一个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出身学徒,经过 多年艰苦努力,拥有了三家规模不等的商店,一度担 任县商业丝会的董事。不料后来一场大火把大店烧个 精光,接着中店也倒闭了。等到罗庚出世时,华家只 剩下一爿经营棉花的小店了。金坛在太湖西北方向, 而在太湖东南方向,一个叫秀水(嘉兴)的县城里, 在罗庚出世不到一年,即1911年10月28*,也诞生了 一位非凡的天才,*后注定要成为罗庚的室友、同行 和竞争对手。此人姓陈,名省身。与罗庚的家庭背景 不同,省身的父亲是个读书人,中过秀才。有了儿子 以后,做父亲的考入省城杭州的一所法政学校。 省身父亲毕业后,进入司法界工作,很少回家。 省身跟着疼爱他的祖母和小姑识字读文。有一次父亲 回嘉兴过年,教会他阿拉伯数字和四则运算,并留下 了一套传教士编的《笔算数学》,没想到小小年纪的 省身竟然能做出书中的大部分习题,并由此对数学产 生了兴趣。由于家庭的溺爱,省身只读了**小学, 便休学回家了。待年龄稍长,进入秀州中学。进入秀 州中学高小部后,除了能做相当复杂的数学题以外, 省身也**喜欢国文,课余还能读些《封神榜》等闲 书,文学气质获得熏陶,他甚至在校刊上发表了两首 自由体的诗作。1921年夏天,当参加中共“一大”的 ***、***等人从上海秘密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 条游船上时,省身正好也在故乡。第二年,他的父亲 转任天津法院,全家从此离开了嘉兴。 就在陈家北上的那年,罗庚进入了金坛(初级) 中学。他在小学时因为淘气成绩有点糟糕,只拿到一 张修业证书,做父亲的却重男轻女,让成绩好的姐姐 辍了学。不过,从第二年开始,数学老师便对罗庚另 眼相看了。三年级时,罗庚已着力简化书中的习题解 法;他在国文方面同样有所长进,并对古体诗歌感兴 趣。可是,等到罗庚初中毕业,做父亲的又犯了难。 一方面他希望儿子“学而优则仕”,另一方面又怕送 他去省城读高中经济负担太重。结果罗庚进了教育家 黄炎培在上海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费全免,只需付 食宿和杂费。罗庚考入了该校商科,相当于**的初 中中专。 那一年是1926年,小罗庚一岁的省身在天津从詹 天佑任董事的扶轮中学(**津铁路一中)毕业,他 跳过大学预科,直接进入南开大学。而罗庚虽在上海 市珠算比赛中获得**名,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辍学 ,回家帮父亲站柜台。16岁那年,他与同城的一位吴 姓姑娘成了亲。而省身完婚时已28岁,早获得洋博士 并荣任大学教授了。值得一提的是,年轻时的罗庚相 貌周正、身材魁梧(华老女儿华苏亲口告诉笔者是一 米八)。婚后第二年,妻子生下一个女儿。可是,罗 庚依然喜欢看数学书和演算习题,有时看书入迷忘了 接待顾客,老父知道后不由得怒火中烧。 又过了一年,以前赏识罗庚的初中老师王维克从 巴黎大学留学归来,担任金坛初级中学校长,他看到 罗庚家庭困难同时又好学,便聘请他担任学校会计。 这位王校长虽然学理,曾听过居里夫人的课,却也是 个有成就的翻译家,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和 印度史诗《沙恭达罗》的**个中文译者。那时的中 学老师不仅学识高,且对学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此 前的校长韩大*也出版过《训诂学概论》等多部著作 ,在做人、学习等方面循循教导学生。现在罗庚被认 为是自学成材的典范,其实他在初中阶段就已*益匪 浅,不仅在知识方面,这一点也是如今的教育制度所 缺失的。 P23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