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鉴赏·新诗三百首

文学经典鉴赏·新诗三百首
作者: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出版社: 上海辞书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文学经典鉴赏·新诗三百首
ISBN: 9787532657582

作者简介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致力于维护和开发文学鉴赏辞典系列丛书,已编纂修订出版有中国文学鉴赏辞典新一版系列、中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辞典系列、外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辞典系列等。

内容简介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但他这次重游康桥的时间,却是在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是在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通知,就在一个晴朗的下午,一个人怀着怦怦直跳的激动心情,悄悄地到康桥来找他的英国朋友的。所谓“康桥”,现在通译“剑桥”,即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因徐志摩年轻时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了许多英国朋友,故对此常怀有一股特殊的感情。遗憾的是,因他事先没有联系好,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他。于是,他一个人就在七八年前曾经生活过的每一块地方、每一个角落,静静地散起步来,那过去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忙,又赶着到达廷顿庄去会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的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弄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有助于我们对它的理解。第一节中所谓的轻轻的来和走,正说明了他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第二节实际上只是写岸边柳树倒映在剑河里的情景,但他却写得那样鲜明,那样甜蜜,那样美丽,而且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第三节实际上只是写剑河里的水草,“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他的欢迎态度,而“甘心”二字,也正写出了他对康桥的永久的恋情。第三节中所谓的“榆荫下的一潭”,即是指拜伦潭,那里榆荫蔽日,是一个非常清凉的地方,诗人过去读书时常在那里乘凉,遐想。那里明明是一潭清泉,但诗偏说不是, 而是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和漂浮在潭水上的水藻相杂在一起,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就如同彩虹似的梦一般。因为第四节写到了梦,于是诗人在第五节中很自然地转到了寻梦。 这首诗笼罩着一种寂静的氛围。绘幽静之景色,状宁谧之心境。在诗的末尾,诗人想象自己撑一支长篙,向远方草色深处漫游,迎着和风,沐着星辉,真是连缺乏音乐灵感的人也会禁不住放声歌唱,可是诗中的思路随即逆转:“但我不能放歌”,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更是特意将“笙箫”和“悄悄”、“夏虫”和“沉默”这无法调和的事物连接起来,意在表明诗人离情的不可遏制,而“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则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 鲁迅、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穆旦、北岛、舒婷、顾城、海子……百年来的杰出诗人与他们的杰作,值得们长久地回味与纪念。更多灵魂的歌者,语言的魔术师,纯净美好的作品,永远年轻的心灵,在书中等待与我们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