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四节气](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304/03/20230304031434484.jpg)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2.80
折扣购买: 中国二十四节气
ISBN: 9787504695529
周家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气候分析、气候影响、气候预测、数值天气预报、医学气象、统计气象等领域的研究。著有学术专著《车贝雪夫多项式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和科普著作《趣谈天气》《需要精心呵护的气候》《气象预报怎么做如何用》等作品。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评为全国先进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北京市先进科普工作者。 周志华:生态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后记 2022年2月4日,举世瞩目的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鸟巢开幕。倒计时开始,一幅幅带有节令特色的精美画面依次出现,雨水,惊蛰……小寒,大寒,立春!在全球数十亿人的关注下,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以令人惊艳的方式呈现在世界面前。那一天恰逢新一轮二十四节气伊始的立春,万物生机勃发,彰显着生命的活力,正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契合。 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作者之一,我感到深切的自豪,也从内心感谢本书的第一作者——我的父亲周家斌——为挖掘二十四节气的科学内涵和文化价值多年付出的辛勤劳动。 二十四节气源远流长。时光转回数千年前,《尚书·虞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意思就是尧帝命令羲氏、和氏,按照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来指导民众的生产生活。 2021年,适逢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约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入选国家文物局评选的“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历时几十年的发掘和研究表明,这里很可能是尧帝的都城——平阳,不但有呈现早期国家特点的城邦、宫殿、礼仪制度,初始的文字和铜器,更发现了全球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和最早的古观象台。古观象台修建了大致呈扇形排列的13根长方形立柱,形成了12道缝隙。站在离立柱群不远的观测点上,观察阳光是否从正中透过缝隙,人们就可以确认20个节气。这些节气虽然与今天的二十四节气略有偏差,但在4000年的漫长岁月中,黄赤交角发生了细微变化,它们实际上十分符合当时的天文情况。这个古观象台比功能类似的英国巨石阵还早500年,让我们不得不惊叹,华夏先祖拥有当时世界领先的天文历法知识。可以说,二十四节气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之中,是远古时代人们科技实践的体现,与早期的宫殿、文字、礼器、乐器共同在中国早期文明的曙光中孕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二十四节气的重要价值。这种凝聚了古人无数智慧的经典历法,在时间的长河中被不断丰富完善,早已从指导礼仪祭祀、农事耕种,扩展为指导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科学、文化、经济和社会的诸多细节中。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至今深刻影响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二十四节气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得到了世界性认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本书系统梳理了二十四节气所涉及的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农学、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各学科知识,配以精心选择的图片,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了解其蕴含的博大智慧,从一个新的视角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中国文化。 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东西文化融汇激荡的时代,让我们从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在此基础上守正创新、发扬光大,继续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贡献中国人的力量。 本书系统梳理了二十四节气涉及的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农学、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知识,配以精心选择的节气图片,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了解二十四节气蕴含的博大智慧,从一个新的视角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