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小读者(青少年版)/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博览

寄小读者(青少年版)/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博览
作者: 冰心
出版社: 上海人美
原售价: 15.00
折扣价: 7.10
折扣购买: 寄小读者(青少年版)/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博览
ISBN: 9787532277551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通讯十九 小朋友: 离青山已将十日了,过了这些天湖海的生涯,但与青山别离之情,不容 不告诉你。 美国的佳节,被我在病院中过尽了!七月四号的国庆日,我还想在山中 来过。山中自然没有什么,只儿童院中的小朋友,于黄昏时节,曾插着红蓝 白三色的花,戴着彩色的纸帽子,举着国旗,整队出到山上游行,口里唱着 国歌,从我们楼前走过的时候,我们曾鼓掌欢迎他们。 那夜大家都在我楼上话别,只是黯然中的欢笑。——睡下的时候,我忽 然觉得上下的衾单上,满了石子似的多刺的东西,拿出一看,却是无数新生 的松子,幸而针刺还软,未曾伤我,我不觉失笑。我们平时,戏弄惯了,在 我行前之末一夜,她们自然要尽量的使一下促狭。 大家笑着都奔散了。我已觉倦,也不追逐她们,只笑着将松子纷纷的都 掠在地下。衾枕上有了松枝的香气!怪不得她们促我早歇,原来还有这一出 喜剧!我卧下,只不曾睡,看着沙穰村中喷起一丛一丛的烟火,红光烛天。 今天可听见鞭炮了,我为之怡然。 第二天早起,天气微阴。我绝早起来,悄然的在山中周行。每一棵树, 每一丛花,每一个地方,有我埋存手泽之处,都予以极诚恳爱怜之一瞥。山 亭及小桥流水之侧,和万松参天的林中,我曾在此流过乡愁之泪,曾在此有 清晨之默坐与诵读,有夫人履——(Lady Slipper)和露之采撷,曾在此写过 文章与书函。沙穰在我,只觉得弥漫了闲散天真的空气。 黄昏时之一走,又赚得许多眼泪。我自己虽然未曾十分悲惨,也不免黯 然。女伴们雁行站在门边,一一握手,纷纷飞扬的白巾之中,听得她们摇铃 送我,我看得见她们依稀的泪眼,人生奈何到处是离别? 车走到山顶,我攀窗回望,绿丛中白色的楼屋,我的雪宫,渐从斜阳中 隐过。病因缘从今斩断,我倏忽的生了感谢与些些“来日大难”的悲哀! 我曾对朋友说,沙穰如有一片水,我对她的留恋,必不止此。而她是单 纯真朴,她和我又结的是护持调理的因缘,仿佛说来,如同我的乳母。我对 她之情,深不及母亲,柔不及朋友,但也有另一种自然的感念。 沙穰还彻底的予我以几种从前未有的经验如下: 第一是“弱”。绝对的静养之中,眠食稍一反常,心理上稍有刺激,就 觉得精神全隳,温度和脉跃都起变化。我素来不十分信“健康之精神寓于健 康之身体”,尤往往从心所欲,过度劳乏了我的身躯。如今理会得身心相关 的密切,和病弱扰乱了心灵的安全,我便心悦诚服的听从了医士的指挥。结 果我觉得心力之来复,如水徐升。小朋友中有偏重心灵方面之发展与快意的 么?望你听我,不蹈此覆辙! 第二是“冷”。冷得真有趣!更有趣的是我自己毫不觉得,只看来访的 朋友们的瑟缩寒战,和他们对于我们风雪中户外生活之惊奇,才知道自己的 “冷”。冷到时只觉得一阵麻木,眼珠也似乎在冻着,双手互握,也似乎没 有感觉。然而我愿小朋友听得见我们在风雪中的欢笑!冻凝的眼珠,还是看 书,没有感觉的手,还在写字。此外雪中的拖雪橇,逆风的游行,松树都弯 曲着俯在地下,我们的脸上也戴上一层雪面具;自膝以下埋在雪里。四望白 茫茫之中,我要骄傲的说,“好的呀!三个月绝冷的风雪中的驱驰,我比你 们温炉暖屋,‘雪深三尺不知寒’的人,多练出一些勇敢!” 夜中月明,寒光浸骨,双颊如抵冰块。月下的景物都如凝住,不能转移 。天上的冷月冻云,真冷得璀璨!重衾如铁,除自己骨和肉有暖意外,天上 人间四围一切都是冷的。我何等的愿在这种光景之中呵,我以为惟有鱼在水 里可以比拟。睡到天明,衾单近呼吸呵气处都凝成薄冰。掀衾起坐,雪纷纷 坠,薄冰也进折有声。真有趣呵,我了解“红泪成冰”的词句了。 第三是“闲”。闲得却有时无趣,但最难得的是永远不预想明日如何。 我们的生活如印板文字,全然相同的一日一日的悠然过去。病前的苦处,是 “预定”,往往半个月后的日程,早已安排就。生命中,岂容有这许多预定 ,乱人心曲?西方人都永远在预定中过生活,终日匆匆忙忙的,从容宴笑之 间,往往有“心焉不属”的光景。我不幸也曾陷入这种旋涡!沙穰的半年, 把“预定”两字,轻轻的从我的字典中删去,觉得有说不出的愉快。 “闲”又予我以写作的自由,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这种流水 行云的写作态度,是我一生所未经,沙穰最可纪念处也在此! 第四是“爱”与“同情”。我要以最庄肃的态度来叙述此段。同情和爱 ,在疾病忧苦之中,原来是这般的重大而慰藉!我从来以为同情是应得的, 爱是必得的,便有一种轻藐与忽视。然而此应得与必得,只限于家人骨肉之 间。因为家人骨肉之爱,是无条件的,换一句话说,是以血统为条件的。至 于朋友同学之间,同情是难得的,爱是不可必得的,幸而得到,那是施者自 己人格之伟大!此次久病客居,我的友人的馈送慰问,风雪中殷勤的来访, 显然的看出不是敷衍,不是勉强。至于泛泛一面的老夫人们,手抱着花束, 和我谈到病情,谈到离家万里,我还无言,她已坠泪。这是人类之所以为人 类,世界之所以成世界呵!我一病何足惜?病中看到人所施于我,病后我知 何以施于人。一病换得了“施于人”之道,我一病真何足惜! “同病相怜”这一句话何等真切?院中女伴的互相怜惜,互相爱护的光 景,都使人有无限之赞叹!一个女孩子体温之增高,或其他病情上之变化, 都能使全院女伴起了吁嗟。病榻旁默默的握手,慰言已尽,而哀怜的眼里, 盈盈的含着同情悲悯的泪光!来从四海,有何亲眷?只一缕病中爱人爱己, 知人知己之哀情,将过些异国异族的女孩儿亲密的联在一起。谁道爱和同情 ,在生命中是可轻藐的呢?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 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 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初病时曾戏对友人说:“假如我的死能演出一出悲剧,那我的不死,我 愿能演一出喜剧!”在众生的生命上,撒下爱和同情的种子,这是否演出喜 剧呢,我将于此下深思了! 总之,生命路愈走愈远,所得的也愈多。我以为领略人生,要如滚针毡 ,用血肉之躯去遍挨遍尝,要它针针见血!离合悲欢,不尽其致时,觉不出 生命的神秘和伟大。我所经历真不足道!且喜此关一过,来日方长,我所能 告诉小朋友的,将来或不止此。 屋中有书三千卷,琴五六具,弹的拨的都有,但我至今未曾动它一动。 与水久别,此十日中我自然尽量的过湖畔海边的生活。水上归来,只低头学 绣,将在沙穰时淘气的精神,全部收起。我原说过,只有无人的山中,容得 童心的再现呵! 大西洋之游,还有许多可纪。写的已多了,留着下次说罢。祝你们安乐 ! 冰心 一九二四年七月十四日,默特佛。 P68-71 <p>&nbsp; &nbsp;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p><p>壶”之意。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冰心生于一个具有爱国</p><p>、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父亲谢葆璋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抗击过日本</p><p>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4岁时,冰心随父亲迁往山</p><p>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p><p>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p><p>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p><p>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冰心说,是五四运动</p><p>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p><p>源源流出。五四之后,冰心又陪丈夫吴文藻到美国留学,在乘坐海轮越过太</p><p>平洋的途中,冰心写下了《寄小读者》。</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