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客家十五年(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大约在公元800年至公元1200年间,中国北部发 达地区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可耕种土地逐年 减少,而人口却快速增长,从而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 规模巨大的人口南迁。在此之前,已经有小规模的北 方部落集体迁徙到富庶的江南沿海地带生活。许多新 兴的城市拔地而起,星罗棋布。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肥 沃的土壤,给予人民优厚的回报。这些先迁移过来的 人群就永久定居下来了。 公元800年以后,更大规模的人口从北方迁徙到 江南地区,矛盾就在新旧移民之间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已经划地而居的老移民无法忍受越来越多的新移民 来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就用战争来解决双方之间的 纠纷。“强龙难压地头蛇”。战败的那些初来乍到、 根基未稳的新移民就只好被排挤到南方的山区、丘陵 地带,并最终在那里安居乐业。这些族群带有外来此 地做客的情结,因此他们自称为“客家人”。但渐渐 地,这些“客人”反客为主,成为在当地定居的主人 了。后来,越来越多的客家人集中在一起,他们最终 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广东东部地区落地生根,开 枝散叶,传宗接代了。这些客家人传承着比较正统的 汉文化,和在闽南、潮汕地区的“河洛人”同出一脉 ,却又有很大的差别。 由于是外来身份,又势单力薄,为了保护自己, 客家人历经数十代,在自己的居住地建造了许多周围 有厚重城墙保护的城池。这些坚固耐牢的城墙至今还 可以抵抗现代火器的进攻。其中一些城市如嘉应(现 在的广东省梅州市——译者注)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客 家族裔的文化政治中心了。而上杭就是这样一座当时 属于汀州府(现在福建省长汀县——译者注)管辖的 易守难攻的客家小县城。 时至今日,这些客家小县城里面的许多废墟遗址 都在无声地展示着几百年来这些客家祖先们当初的富 庶和他们从中原带来的精湛的手工工艺。这些,都足 以让当代客家人引以为豪。 客观地讲,客家人其实是中华汉儒文化的传承者 ,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骨,而且,他们都非常的聪明、 优秀。有时,我们在火车上、轮船上、电报局、教育 部门等等这些地方,随便和当地人聊聊、接触接触, 大家就可以知道我说的一点没有言过其实。 和沿海地区的河洛人比较,客家人是非常爱干净 的。就算是在夏天,他们天天都要洗热水澡,说是那 样才可以清除身上的污垢。这个习惯非常符合我的习 性。虽然我们很多美国人都不见得会那么讲卫生。 客家人也许还是性格最矛盾的群体了。他们一方 面自我肯定,另一方面,又经常自我否定。有时候知 书达理,儒雅又有教养;有时候却是无法无天,残暴 而又血腥。双重性格的特点非常明显。而且,客家人 还是一个非常愚昧迷信的群体。生活中离不开求神拜 佛,问卦许愿。 在中国,目前有三种宗教控制着中国人的精神世 界。排在第一位的是儒教。它自秦汉以来就长期占据 着世俗权力的尊崇地位;接下来就是佛教和道教了。 这两种宗教以数不胜数的神话偶像和深不可测的迷信 手法左右着大多数人的精神世界,阻碍着人类的进步 。而刚刚在西北地区兴起的伊斯兰教只有很少的信徒 。 站在客家地区的山顶极目远眺,周围的群山常年 青翠欲滴,许多无名的山花烂漫绽放。山脚下的稻田 和果林交相叠印,错落有致。弯曲绵延的小河环绕着 炊烟袅袅的小村庄。遇到阴天,还可以看到远处的山 峦烟雨朦胧,云飘雾绕,山水相融,如诗如画。这些 美丽的客家山区的自然景观是我看到的最美的中华江 南。 值得一提的是,在层峦叠嶂、林深草密的山林里 面,生活着无数的、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野生动 物。客家山民们经常拿着猎获的老虎和蟒蛇到集市上 出售。这些都是昂贵的药材和滋补品。只要是野味, 不管是老虎,还是蛇、猫、狗,还是耗子,对客家人 来说,都是人间美味。 当地贫苦阶层的生活是非常窘迫和简陋的。在 1910年那个时代,穷人每人每天三四分钱就可以过日 子。而那些富豪阶层,则是非常喧嚣和奢靡的。他们 每天的开销是穷人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让我记忆很 深的是,客家人不管是家境情况如何,大家都喜欢享 用新鲜的蔬菜瓜果。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