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风琴看听读
作者简介
马慧元,现定居加拿大,为专业软件工程师。早年赴美学习,从事计算机和网络研究。在国内从师学习钢琴数年,出国后转向管风琴学习,同时长期为《爱乐》、《万象》、《书城》、《生活》等报刊杂志撰稿。出版有随笔集《北方人的巴赫》、《管风琴手记》、《管风琴·看听读》、《书生活》、《宁静乐园》,在国内关注音乐的读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她的文字纯净空灵、丰赡气长,有着扣人心弦的魔力。
内容简介
又是钢琴节。周围的人们都不关心的,我心中秘密的狂欢。 昨晚的独奏者是一个叫做Andrew BrOWnell的美国年轻人,看上去没名 气,不过是利兹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并且得过莱比锡巴赫音乐比赛第二名 ——有史以来获奖的第一个美国人。小朋友年轻英俊得让人不放心。看看资 历,居然还弹管风琴,是洛杉矶某教堂管风琴师。再仔细看,竟然还是我们 学校毕业生!他现在在伦敦Guildhall音乐学院读博士。 他弹得可真好。上来是亨德尔的组曲,很有羽管键琴的味道。现在的音 乐研究,一定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怎么在钢琴上弹羽管了。但钢琴确实有 很大的优点,就是用压力来区分声部。当然,羽管之美终究也是无法取代的 。我听这些古乐器总是在想,钢琴和羽管键琴都有强大的存在理由,甚至30 %羽管,70%,钢琴的弹法,也有足够的道理。鱼与熊掌,怎样才能兼得呢 ? 后面的舒伯特还是非常激动人心,让人坐不住。这是舒伯特奏鸣曲D. 958,跟D.960差不多著名,凄惨、美丽、欢愉、幻觉……从幻觉中拔出来 ,不由可惜观众人数太少,上座五分之一左右。是因为他不够有名还是本来 想听钢琴的人就少了,还是今晚有足球赛?当然,跟生前悄寂的舒伯特相比 ,世界上的热闹之争,都该放手让它去了。 今晚是著名的西蒙大人出场。今年钢琴节没有去年那么惊奇,因为我已 经习惯他的样子了,矮小驼背,脖子歪着,走路几乎要裁倒,弹琴大声哼唱 ,比古尔德还古尔德,音乐厅中间的人都能听见。曲目仍然是主流的硬家伙 ,不过今天的车尔尼0p.33变奏曲倒是头一次听。其中小小的串音让我激动 得心狂跳。那是典型的浪漫情绪,短促、俏皮、愉快、不深刻不留恋,蜻蜒 点水一下就走。我自以为发现一个小小的奥秘,就是装饰音和经过句,在浪 漫作品中是区分一流二流的有效分野之一。这样说当然也很粗糙,但是装饰 音是如此重要,它要轻轻漂浮,落得稳妥,要缠绵并且清脆,要跟前后文“ 自圆其说”而不突兀;经过句要明亮并有深浅,好像古希腊的雕塑——明明 是石头,能雕刻出肉的效果。这就是大师了。西蒙在我眼中的胜算也在于此 ,每次我听到那么美丽的经过句,总是毫不犹豫地被他说服,也被他的音乐 征服了。 我打印了贝多芬0p.109拿去听,在声音里耐心地翻页。一直相信,西 方古典音乐的人文性主要来自贝多芬。它复杂到疯狂、期待英雄气概、艰苦 不屈、执着到底。西蒙在台上无言地弹奏,我悄悄替他过度诠释一下:是不 是这个古稀之年双手曾经骨折的老人,靠着贝多芬的精神奋斗回舞台呢?钢 琴家席夫说过,“和神一样的莫扎特相比,贝多芬是我们中的一个,但他是 最好的一个”。 最后一首是肖邦C小调幻想即兴曲,op.66,也是弹烂的曲子。肖邦的 气质,是真正的高雅,尤其是,有压抑有撕裂,但跟柔和妥贴的呼吸、细腻 富于变化的旋律结合在一起,好比吹斜的芦苇之态,风情中有妩媚和骄傲。 很久不听肖邦的我,今晚感受格外强烈。西蒙有个特点,是结尾大家用力的 和声,他却轻轻带过,挑逗一般。 他总是慷慨地加演,可见演奏欲望真是很强。这次又加演三首,都是浪 漫派小曲,在他手下简直圆熟得成精了,动作小得要命,小风儿一阵就都刮 完了。 这次开幕词是他亲自写的,因为是钢琴节第25届。很感人的话: “我们实在无法相信。这个钢琴节已经举办了25年,但这是真的。让我 们期待,它还可以再继续25年。 你也许读过报纸上的无聊文章,说独奏会这种形式已经死了。不,这不 是真的,我们将证明这个老骨头还有着新的生命。 不管怎样,一场持续25年的爱情值得纪念。让我们继续下去吧。” 随想两位女钢琴家 有位漂亮的俄罗斯女士Olga Kern,据说是克莱本比赛30年来第一位女 性冠军。她弹李斯特、拉赫马尼诺夫、贝多芬等等非常令人激动,不过说实 话我对这种激动印象已经不深了。Kern是标准的金发美女,讲话一口粗重的 口音。独奏会上她加演“野蜂飞舞”,自然十分出彩,干净得如砍瓜切菜, 音符则如金属屑般四处飞。 她的大师课上,好几个小姑娘弹琴(基本都是华人)。有时她一边讲,一 边跟着弹琴的孩子一起弹。尤其是在最后辉煌的段落,两台钢琴同时发出坚 实的巨响,场面十分有趣。在这种疯狂的段落,两人不可能速度绝对统一, 但即便如此,听上去大体比较整齐。有时她说着什么,就很爽朗地大笑起来 ,看上去十分愉快,跟舞台上矜持的美女形象判若两人。这情景在我看来十 分友好——她陪小孩弹琴的那一刻,让我感动极了。过去我学琴,老师有时 也会同我一起弹几个音,让我十分踏实。“友好”一说,自然来自我的臆想 ——因为,在弹琴这件极度孤寂的事情上,我想任何一个用心的人都会慢慢 体验到人生本身的孤寂。弹琴之外,音乐界名利场的你死我活,更让人心冷 。 我们说起钢琴家或者任何古典音乐演奏家,在不听音乐的人看来总难免 有“神化”的危险。可是如果你用一天一天的光阴经历那种实实在在的孤单 试试看?古典音乐尤其是钢琴小提琴的演奏,是一种特殊人生道路的浓缩, 因为在别的职业你很少能看到三四岁就开始踏上训练之路、一股脑干到老、 中间不得喘息的生活模式。看似平静的音乐演奏,背后有多少变故和失败, 人在其中难免被异化——诺奖得主耶利内克笔下钢琴家的变态故事,其实在 情理之中。 钢琴节最后一场是阿根廷女钢琴家弗里特的独奏。那天大师课上,她给 小朋友讲曲子,完全沉浸在里面,极度耐心和兴奋,忘记了时间。主持人不 得不想尽办法提醒她注意时间。那个小朋友在弹海顿,让我吃惊的是,她一 个劲让小孩加大对比。 今天她的独奏会,上来第一首就是海顿奏鸣曲,她弹得像我想象的一样 浪漫,倒没让我觉得那么不应该,只是怀疑这到底是不是海顿的曲子,我一 字字地把节目单看了几遍,确信没看错,还是难以相信,海顿应该是这样的 。也许,海顿比我以为的复杂得多。 生于1973年的弗里特小姐是个美女,而且极开朗。在舞台上见到这样的 尤物,我总是感想多多。西蒙那样的衰迈之人,生活中不再有旅行、游玩、 奢侈、女人等等世俗意义上的享乐,全部的快乐和生活就是钢琴;而这些年 轻漂亮的女子,生活中会面临多少诱惑,她们为了钢琴要牺牲多少享受和刺 激,孤独地苦练,经受着失败。钢琴面前,没有人日子好过,哪怕你再讨人 喜欢。 这两种人,都获得了我深深的敬意。 她弹得当然是太好了,让我把巴掌拍红。总担心自己有势利眼,难免过 分夸奖知名演奏家,不过我高兴的是,在这些从来没听说过的演奏家面前, 耳朵仍然确切地告诉我他们的好。观众人数不太多,但结束之后大家都站起 来拼命鼓掌,她很兴奋,决定加演,可是弹了一首肖邦的小狗圆舞曲,碰到 一个高音A,琴键竟然不响,她不高兴地停下来重新开始,大家友好地轻笑 ,可音还是不响。她坚持弹完了,很不高兴地摇着头,边走下舞台边跟后面 的人做鬼脸。真是活泼的人。她又出来加了首肖邦夜曲、圆舞曲,大家都高 兴坏了,她自己弹完最后一个音就顺势站起来,满脸得意。不管怎样,演出 是钢琴家的节日,我们的快乐都比不上她,我们羡慕她! 乌拉圭钢琴家 Enrique Graf来自乌拉圭,少见。一看简历,从小在国内学琴,得了所 有国内比赛的冠军之后,才拿到美国John Hopkins大学的奖学金,毕业后开 始独奏和教学生涯,在John Hopkins大学当了14年教师,不是钢琴系而是儿 童音乐学校。看上去就这么简单。 他的大师课的票我没有买,因为摸不着头脑,不知他水平如何,音乐会 的票我买了,因为其中有巴赫意大利协奏曲,还有莫扎特。钢琴节的内容总 是浪漫派,不弄点莫扎特我觉得真是白过了。 不过,他的声音可真是把我惊呆了!如果选举今年钢琴节最佳人物,我 一定会投给他而不是西蒙。当然,要感谢西蒙的慧眼,为我们请来他。 他是我最近听过的最好的演奏者。他弹巴赫和莫扎特那么优雅,是那种 真正有品的演奏。可以想象,西蒙一定很赞赏他的精致和自然。比如意大利 协奏曲,听上去好像羽管键琴,没有戏剧化的刻意对比,也没有刻意的拉长 和加速、加重,而是以一种极其谦退而松驰的气质,愉快地弹完——你说不 出他好在何处,只知道他的演奏在总体上是妥帖、“正确”的。据说他弹过 爵士,我想这对弹巴赫来说是好事——可以增加一些弹性和立体的感觉。那 声音听上去好像一堆碎金,铺得匀匀稳稳。 下半场他弹的图画展览会。这是我中学时的心爱,那时每次都认认真真 找好标题,看哪段对哪段。现在当然懒得这么干了。听他弹当然更不用这么 干——穆索尔斯基眼里的图画,此刻都没那么重要了。P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