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少儿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唤醒童年--金波谈儿童文学/我喜欢你金波儿童文学精品系列
ISBN: 9787534654299
金波,1935年生。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了童话集、散文集、诗歌集、评论集等六十余册,代表作有长篇童话《乌丢丢的奇遇》《追踪小绿人》,短篇童话集《影子人》,散文集《和树谈心》,诗集《让太阳长上翅膀》等。有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音乐教材。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人之为人是因为有幻想的心理和思维。作家在艺术构思中,由于种种原 因,幻想的心理和思维表现得十分亢奋,舍弃写实手法而选择了一种独特的 虚妄的手法时,就会产生幻想文学。因此,可以说,每一个作家都有幻想, 但并非每一个作家都能创作出“幻想文学”。 “幻想文学”是在现实生活刺激了作家之后,造成其特殊心理状态,以 及思维的特殊指向。这种心理状态是思维的质的飞跃,它不是按照思维的分 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正常轨道进行,其过程也不再是概念、判断 、推理,而是思维的创造性的腾飞——腾飞于作家所特有的艺术幻境之中。 因此,可以说幻想文学是作家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虽然它也是“形 象思维”,但它运动的方式更加活跃,更加跳荡,是像火焰般灼人的思维。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当我们阅读幻想文学,如中国的《西游记》、《镜 花缘》、《聊斋志异》以及外国的表现主义的某些作品和魔幻小说时,我们 都会获得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 幻想文学的产生既是文学的起源(原始神话),又是文学从现实主义土地 上的腾飞。它既显得幼稚,又显得成熟。它是现实主义不可替代的,它具有 一种如原始艺术的不可重复性与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二幻想文学与童话 在谈到童话的艺术特征时,我们常常强调两点:其一,儿童情趣。其二 ,幻想性。“幻想文学”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它当然具备幻想性;如果 是给幼儿、儿童、少年阅读的幻想文学,也应具备“儿童情趣”。 但是,由于幻想文学概念上的广泛性,它不只是供儿童阅读,它也不只 强调“儿童情趣”,它有着更为丰厚、深刻的审美价值。 所以,在我看来,狭义的幻想文学(即专供少年儿童阅读的),它淡化了 童话的一些常用手法,如拟人、夸张、神化等,倒是与古代的志怪小说(如 《搜神记》)、笔记小说(如《世说新语》)、唐宋传奇以及产生于明清之际 的“幻想小说”(如前列举之《西游记》)等相近。它们是本国童话的催生剂 。 而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幻想文学”与上述古代的志怪小说等有着更近的 亲缘关系。 我认为,幻想文学最为鲜明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现实性和非现实的巧 妙结合。它以现实生活为土壤。却生长出怪异的花朵,这花朵在现实生活中 找不到;幻想文学作家关心现实,却不重复现实。作家强调的是他的主观性 ,作家的感受虽从现实生活中来,但却不愿意按着现实的面貌去写。现实世 界在作家心灵中已被变形,变成了另一个现实,变成了生活中不存在的世界 ,是主观世界奇异的外化。在幻想文学中,不仅自然主义被抛弃,“现实主 义”也不再完全适用,这里可以借用表现主义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口号,即“ 不是现实,而是精神”(《卡夫卡的天堂》,见《外国文学》1980年第2期) 。因此是否可以说,幻想文学所表现的现实世界是作家心灵中的折光和变形 ,它所表现的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更为深刻,更具哲理性,所采用的手法更多 的是象征性的,它大大地扩大和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力。它对于童话影响是巨 大的,现实与幻境的结合“真中求幻”是当今童话发展的趋势。随着童话创 作的发展,童话已冲破原有的模式而与“幻想文学”接轨,大大丰富了童话 的艺术表现力,促进了童话的发展。 三幻想文学的“真与幻” “幻想”一词,历来被看做是“心理学名词”,在解释这一名词时,指 出“符合现实生活发展要求的幻想,能激发人瞻望未来,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反之,不切实际的幻想,会成为有害的空想”。这种纯理性的解释化作艺 术形象时,我们必须尊重欣赏文学艺术的规律:多感受,少领悟。我们在阅 读一本幻想小说时,首先是感受作品所描绘的环境、人物和事件,而不是去 辨别这种幻想是能激发人瞻望未来,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还是“有害的 空想”。 “现实”与“非现实”(即幻想中的情境、人物等)的对接与进入是以艺 术的形式表现的。二者的融合,我认为主要是以写实的手法叙述虚妄的故事 ,真中有幻,亦真亦幻。这使我想起卡夫卡的《变形记》,由人变成的甲虫 成为小说的主人公,既虚幻,又荒诞,但这正是现实主义无法取代的艺术效 果。由于卡夫卡在思想的深处,认为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摆脱不掉的是灾难 和孤独,从这种感受出发(这一感受来自现实生活),作者以他敏锐的艺术神 经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创作出这篇独特的小说。 所以,我认为幻想小说是显示作家创作个性最鲜明的样式之一,它就像 诗人一样,不但极其重视心灵的感受,也最擅长表现心灵的状态,所不同的 是诗人多采取直抒胸臆的手法,而幻想小说的作者则将心灵的感受加以变形 ,怪诞地反映现实生活,以取得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我认为,当现实生活中的“真”,通过作家心灵“隧道”时,就变成了 “幻”。在“真”与“幻”之间,作家的感受(情感、认识、思考)和所采取 的艺术表现方式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 中国幻想文学的发展 随着童话创作手法的多样化,尤其是现实与幻境的结合,所谓“常人体 ”的童话,幻想文学与童话有时难以区别。 我们所提倡的“大幻想文学中国小说”是有别于各种风格的童话的,这 个界定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小说作家和 童话作家在创作上多做一些大胆的尝试。用作品去规范这一概念,用作品来 丰富幻想文学的宝库。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