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彩图注音版)
作者简介
曾琴,小学一级教师,毕业于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一线工作了十五年,多次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爱好文学写作,在各类杂志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内容简介
总 述 昔时贤文,诲汝 谆谆 。集韵增广 ,多见多闻。观今宜鉴 古,无古不成今。 汝:你。 谆谆:恳切,不厌倦。 集韵增广:集、增,积累。韵,泛指诗词歌赋文章等。 鉴:镜子,引申为可以作为警诫或引为教训的事。 古代圣人流传下来的名言,对于为人处世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应该多了解一些,多记住一些。现在把这些格言用韵语的方式编辑成书,好让大家从这本书中获得更多的见解和见识。以历史兴衰的史实作例子,来指导今天的行动。因为没有过去的历史变迁,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增广贤文》:《增广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此书集结了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惜时好学篇 积金千两,不如多买经书。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美酒酿成缘 好客,黄金散尽 为收书。积钱积谷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买书。 积:积蓄。 缘:因为。 尽:全部。 积蓄千两黄金,不如多买经书。养育子女,不去教育他们,就像养牲畜一样。酿成美酒是因为喜欢与朋友欢聚,花掉全部钱财是为了购买书籍。积攒钱粮不如多积阴德,买田买地不如多买书籍。 爱书如命 鲁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他生活中书籍占着重要的地位,他因此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看书以前,总是把手洗干净,然后捧书阅读,以免把书弄脏。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了他压岁钱,他总舍不得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好书,就亲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到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国学,是指体现我国传统道德伦理观和价值观的思想体系,也是指承载这个思想体系的一系列儒家经典。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能够传承千年,与古代圣贤所创造的国学经典的广为流传密不可分。这些国学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和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具有永恒的价值。国学具有“蒙童养正、幼儿养性、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巨大教育功能,这些国学经典读物既包含了丰富的知识,涉及天文、地理、历史、道德伦理等,又非常切合孩子学习的特点,可诵可读,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许多教育专家根据儿童教育的生理特点,大力推荐中小学生学习国学蒙学经典,他们认为*好从幼儿阶段就开始蒙学教育,并且推荐采用《三字经》等传统蒙学经典作为启蒙教材。为此,我们特编写了这套《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为了方便小读者阅读,本套丛书标注汉语拼音,并有注释、译文、经典故事,配精美插图。另外,我们还精心设置了能够帮助小读者理解原文的“阅读拓展”,其内容举一反三,形式灵活多样,通过设问题引发思考,多角度谈感悟,引导小读者在生活中践行本课的国学精神,达成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