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名家注译本)(精)/国学经典丛书

古文观止(名家注译本)(精)/国学经典丛书
作者: 编者:(清)吴楚材//吴调侯|校注:阙勋吾//阙宁南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9.55
折扣购买: 古文观止(名家注译本)(精)/国学经典丛书
ISBN: 978753548034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从前楚人卞和把玉璞献给楚王,楚王却砍去了卞 和的双脚;秦相李斯尽忠进谏,秦二世胡亥却将他处 以极刑。所以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假装疯癫、楚国狂人 接舆隐居避世,是恐怕遭到这样的祸患啊。希望大王 您能洞察卞和、李斯的心意,而摒弃楚王、胡亥的偏 听偏信,千万不要使我被箕子、接舆耻笑。我听说忠 臣比干被殷纣王剖出了心脏,忠臣伍子胥被吴王夫差 勒令自杀后装进皮口袋抛入江中,我开始时还不相信 ,到现在才知道了。希望大王您详细明察,对我稍稍 加以体恤怜惜。 俗话说:‘有些人相互交往到头发都白了却还像 新认识的人那样互不了解对方,而有些人虽然刚刚停 下车交流一会就会一见如故。’为什么会这样呢?是 因为知心不知心啊。所以当初秦将樊於期从秦国逃到 燕国,把自己的头颅交给荆轲来促成燕太子丹谋刺秦 王的大事;齐国大臣王奢从齐国逃到魏国,在齐军攻 城时在城楼上自刎而死以使齐军撤退而保全魏国。王 奢、樊於期对齐国、秦国来说并非是新交,对燕国、 魏国来说也并非是故知,之所以离开齐、秦二国而为 燕太子丹、魏文侯两个国君而死,是因为他们之间的 行为与志向相合,而渴慕正义的理想无穷无尽啊。所 以当时纵横家苏秦得不到其他诸侯国的信任,只因得 到燕昭王的信任,就对燕国像鲁国的尾生那样遵守信 用;中山国的大将白圭在战争中丢掉六座城池,被国 君追杀,他却因得到魏文侯的厚待而帮助魏国消灭了 中山国。为什么会这样呢?实在是因为他们彼此之间 相互知心啊。苏秦辅佐燕国时,有人在燕昭王面前诋 毁他,燕昭王对此手抓剑柄勃然大怒,而把良马的肉 赐给苏秦吃;白圭因攻取中山国而名列显贵之后,有 人在魏文侯面前诋毁他,魏文侯却把发夜光的碧玉赐 给白圭。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燕昭王、魏文侯两个 君主和苏秦、白圭两个大臣之间,能够互相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怎能被那些毫无根据的谣言所动摇呢? 所以说,女子无论漂亮还是丑陋,只要进入宫中 就会遭到妒忌;士人无论贤能还是愚笨,只要进入朝 廷就会遭到嫉妒。当年战国时期宋国人司马喜在宋国 受到砍去膝盖骨的膑刑,最后在中山国做了宰相;魏 国人范雎在魏国被打断了肋骨牙齿,最终在秦国却被 封为应侯。这两个人,都坚信必定成功的谋划,摒弃 结党营私的私交,秉持孤高慎独的交友原则,所以自 己不能避免成为遭到别人忌恨的人。所以古人申徒狄 跳到雍水里漂流到黄河,徐衍背负石头跳入大海,他 们不能被容于当世,却坚守道义不肯在朝廷里拉帮结 派,来动摇改变国君的主意。所以春秋时虞国人百里 奚在路边要饭,秦缪公却把国家政权委托给他;卫国 人甯戚在车子旁边喂牛,齐桓公却委任他治理国家。 这两个人,难道是平素就在朝廷里做官,凭借周围人 的赞誉,然后两个国君才重用他们的吗?是因为他们 和国君在内心里相互感应,在行为上相互吻合,才把 关系处得如胶似漆一般牢固,即便是亲兄弟也不能离 间他们,怎能被众人的流言所迷惑呢?因此说,偏听 偏信就会产生奸邪,宠信个别人就会形成祸乱。当初 鲁国国君偏听大夫季孙的歪理邪说把孔子驱逐出鲁国 ,宋国国君采用子冉的诡计囚禁了墨翟。以孔子、墨 翟那样的能言善辩,都不能使自己免遭谗言诋毁,导 致鲁国、宋国陷于危难。为什么会这样?众人异口同 声的流言足以使坚硬的金子熔化,长年累月的诋毁足 以把一个人的骨头都销蚀掉啊。秦国任用夷人由余而 称霸了中国,齐国任用越国人子臧而使齐威王、齐宣 王强大起来。这两个国家难道被世俗所拘泥,被世人 浅见所牵制,被片面歪曲的言论所束缚吗?公开听取 各方面的意见全面考察各方面的情况,就能使当世的 明智为后代垂范。所以说,只要双方心意相合,胡人 、越人都能成为兄弟,由余、子臧就是这样;双方心 意不合,那么就算骨肉至亲也会成为仇敌,丹朱、象 、管叔、蔡叔就是这样。如今主上您果真采用像齐国 、秦国那样明智的做法,而摈弃像宋国、鲁国那样的 偏听偏信,那么春秋五霸的事业也不足以和您相比, 三王的功业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了。 所以圣明的国君能够察觉出是非奸邪,摒弃像燕 国丞相子之那样的‘忠心’,不喜欢像齐国大臣田常 那样的‘贤能’,而封赏忠臣比干的后代,整修被殷 纣王所残害的孕妇的陵墓,为此才能功绩勋业遍及天 下。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他们的求善之心是永无 满足的。晋文公亲近他的仇人,最后称霸于诸侯;齐 桓公任用他的敌人,终于统一了天下。为什么如此呢 ?是因为他们内心仁慈情意殷切,确实放在心里,是 不能用那些虚情谎话替代的。P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