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史(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英法美各怀鬼胎 巴黎和会是“一战”中获胜的协约国集团为缔结 和约而召开的。共27国参加,苏维埃俄国没有被邀请 。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有1000多人,其中全权代 表70人。但实际操纵会议的,是有“三巨头”之称的 美国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戴卫· 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会议标榜通 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实际上却是一场“分赃” 会议。 英、法、美三国的利益并不一致,所以他们参加 和会时各自打着小算盘。最后达成的条约则是相互妥 协的产物。 法国希望严惩并尽可能地削弱德国。第一次世界 大战中,西线战场绝大部分在法国境内,所以法国的 代价非常惨重——约5万军民伤亡。再加上德法两国 之间的世仇,使得法国提出来的方案具有强烈的复仇 情绪。 法国希望取得德国工业的控制权以补偿自身在战 争中的损失,这也代表了法国民意。德国投降后,法 国军队迅速占领了鲁尔工业区的重要城市,造成大批 德国居民无家可归。法国还将该地出产的煤通过铁路 运至本国。为对抗法国占领者,德国铁路工人组织了 罢工,结果造成约200人被法国当局处死。 克列孟梭代表法国提出了下列主张:象征性地惩 罚德国军国主义,包括当众处死德国皇帝,以使德国 再也不能恢复到1914年以前的政治格局;法国收回阿 尔萨斯和洛林的失地,建立莱茵非军事区,甚至要在 法德之间建立一个“莱茵共和国”作为两国之间的缓 冲国;德国对战争中法国的损失(包括人员、财产等 )进行战争赔偿,将其军力削减至不再对法国构成威 胁;由战胜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将德国军力削 减至较低水平,等等。由于这些苛刻的条件,克列孟 梭获得了“老虎”的绰号。 美国方面,虽然许多英国士兵也在战争中丧生, 以致英国国内广泛的民意仍希望严惩德国,但英国首 相戴维·劳合·乔治还是认为法国的主张过于严厉。 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是维持一个均衡的欧洲政治局面 ,避免任何一个国家独大。如果法国的主张全部得到 满足,法国就会成为欧洲大陆的超级强国,从而破坏 欧陆均势。这不符合英国的长远利益。 另外,乔治担心过于苛刻的条件会激起德国强烈 的复仇心理,这不利于争取长期的和平局面。德国还 是英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过分削弱德国的经济同样 会损害英国经济。基于以上,英国的要求是:削弱德 国军力至较低水平;保证英国的海上霸权,瓜分德国 海外殖民地;德国进行战争赔偿但不可过分,以免激 起德国的复仇心理;帮助德国重建经济。 与英法两国相比,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建议要理想 主义得多。早在停战前,威尔逊总统就提出了十四点 和平原则,具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