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纪念版)

在路上(纪念版)
作者: [美]杰克·凯鲁亚克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3.07
折扣购买: 在路上(纪念版)
ISBN: 9787540798932

作者简介

作者: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美国小说家、诗人,“垮掉的一代”重要作家。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曾以橄榄球奖学金入读哥伦比亚大学,辍学后当过记者、水手、司闸员等。热爱旅行和爵士乐,生活放浪不羁,与卡萨迪、巴勒斯、金斯伯格等“垮掉派”人物过从甚密。21岁开始创作小说,1950年出版处女作《镇与城》。一生著有小说、诗集20多部,作品大多具自传色彩,《在路上》是其代表作。遵从即兴发挥的自发式写作手法,因反传统的文学主张而备受争议,后跻身20世纪名作家之列。 译者: 文楚安(1941—2005),文学翻译家、“垮掉的一代”研究专家,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1963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历任四川省马尔康中学、若尔盖县中学英语教师,四川省雅安教育学院英语科主任,四川师范学院外语系教师,华西医科大学外语系副主任。曾为四川外语学院、四川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翻译文学学会副会长,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理事。哈佛大学英语系两年访问学者。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垮掉一代”及其他》;译有长篇小说《S.》《在路上》,专著《荣格:人和神话》《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诗集《金斯伯格诗选》等,其中《在路上》和《金斯伯格诗选》分别获第四届(1999)、第五届(2001)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

内容简介

第一部 1 我同妻子离婚不久便第一次同狄安相遇。当时我正好大病初 愈,此事我无心赘述,虽说那场病与我同妻子那不幸而令人不胜 烦恼的离婚有关,它使我万念俱灰。就在这时狄安·莫里亚蒂闯 入我的生活,你可以说我生活在路上了。未同狄安相识前,我常 梦想到西部去游历,不止一次地在脑中盘算这桩事,可就是从没 上路。狄安这小子生性喜欢浪迹天涯,因为他原本就是在路上出 生的。1926 年,他的父母开着一辆破车前往洛杉矶,在途经盐湖 城 1 时生下了他。狄安的一些情况我最先是从查德·金那儿知道 的,查德让我看了几封狄安从新墨西哥青少年犯管教所写来的信, 言辞坦率天真,真切动人,一下子就迷住了我,因为他恳求查德 指点他,让他知道有关尼采2 其人其事以及查德了解的其他有趣的 事情。我和卡罗有时谈到这些信,不禁寻思我们能否有幸结识这位非同寻常的狄安·莫里亚蒂。这些都是从前的事,那时的狄安 同现在大不一样,只不过是个让人感到神秘而不可捉摸的、稚气 未脱的年轻囚徒。不久就听说狄安出了教养所,第一次到纽约来, 也听说他刚同一位名叫玛丽露的姑娘结了婚。 有一天,我正在校园里闲逛,查德和蒂姆·格雷告诉我,狄 安现在住在东哈莱姆,也就是西班牙哈莱姆区的一座只供给冷水 的公寓里。他是第一次来纽约,前天晚上才到,同行的是他那长 着清秀面庞的小美人玛丽露;他们乘坐灰狗 1 汽车在第 50 大街一 下车,便穿街走巷寻找填肚的地方,拐入赫克托饭馆,在当时的 狄安看来,赫克托饭馆一向是纽约的一个主要象征。他俩花了钱, 品尝到了涂上糖浆、闪着光泽的大烤饼和奶油泡芙等美味。 在那段时期,狄安一个劲儿对玛丽露讲的是这样一些话:“心 肝,咱们现在总算到了纽约。我们经过密苏里州,特别是路过布 恩维尔教养所时,常使我回想到我呆在教养所的那些往事。可当 时我没有把我的全部想法告诉你,眼下,咱们很有必要丢开那些 个人的喜好,得开始考虑今后的求生之计了……” 我同几个伙伴径直来到狄安居住的只供给冷水的公寓。狄安 站在门前,身穿短裤,玛丽露一下从长沙发上起身,狄安便吩咐 玛丽露到厨房去,或许去准备咖啡。他一开始就同我们谈到性问 题,因为在他看来,性可是生活中唯一头等重要而且神圣的事, 虽然他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卖力干活,那真是令人诅咒、无可奈何 等等。他就这样同我们聊起来,站立在那儿,摇晃着脑袋,目光 总是朝下,频频点头,那神态就像一个年轻的拳击手正在接受训导,使你觉得他正在聆听每个字眼,不停地回答“是,是,是”, “行,行,行”。狄安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一个英俊小伙子——注重 仪表,身材精悍,蓝眼,操一口标准的俄克拉何马 1 口音——在 那多雪的西部长大,唇上和两腮留着长而密的胡子的男子汉。在 没同玛丽露结婚到东部之前,他确实一直在科罗拉多 2 埃德·沃 尔的一家农场上干活。玛丽露是一个美丽的金发女郎,一头茂密 的鬈发飘逸着,就像金色的海洋在荡漾;她坐在沙发边上,双手 放于膝盖,那双灰蓝色的眼睛仍带着十足的乡野味,大大地睁着, 凝神贯注,因为她已置身于这邪恶、阴暗的纽约的一个公寓。早 在僻远的西部时,她就听说过这座城市了,此刻她就像莫迪里阿 尼 3 画笔下的一个超现实主义女郎,体态修长,神色憔悴,在一 间充满不祥之兆的房间里期待着什么似的。不过,虽说她可爱迷 人,但头脑却十分愚笨,什么可怕的事儿都会干得出来。那天晚 上,我们在一起喝啤酒,掰手腕,聊天,直到次日黎明。天亮时, 我们在晦暗的晨光中围坐,沉默无言,猛吸着烟灰缸里残留的烟 蒂;狄安不安地站起来,在房间里走了几步,若有所思,最后决定 得叫玛丽露准备早餐,清扫地板。“亲爱的,不管怎样,咱们得有 能耐,得行动起来,我这是说,如果不这样,咱们就会犹豫不决, 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不久,我就告辞了。 就在我见到狄安后的一个星期,狄安对查德·金说他已决 定要查德教他如何写作;查德告诉他,我是作家,他该来找我求教。就在这时,狄安在一家停车场找到一份活干,在哈波肯 1 2 他 们居住的公寓里同玛丽露大闹了一场——天知道他们干吗要到那 地方——她怒不可遏,发疯一般,而且决计要狠狠地报复,于是 她捏造罪名吼叫着,歇斯底里地通知警方,狄安不得不逃离公寓。 由于无处安顿,狄安便直接去了新泽西州帕特森镇。我和姑妈当 时住在那儿。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看书,听见敲门声,原来是狄 安。他在黑暗的门厅站着,弯着腰,谦恭地蹭着脚,对我说:“嗨, 还记得我吗——狄安·莫里亚蒂?我到这儿来请你指教如何写作。” “玛丽露干吗没来?”我问。狄安说她敢情当婊子,赚了些钱 回丹佛 3 去了——“她是个婊子!”我们于是出门去喝啤酒,因为 我们不便在我姑妈面前畅谈。她正在客厅里坐着读报,盯了狄安 一眼,就认定他是个疯子。 在酒吧里,我告诉狄安:“听着,老弟,我很清楚,你来找我 并不仅仅是想当作家,毕竟,就这事而言,说真的,按我的理解, 我要说的是,除非你坚持下去,有吸安非他命4 成瘾者那样的劲头 才行。”他回答:“不错,是这么回事,我的确知道你的意思。事实 上,我也常常想过这些问题;不过,我想弄明白的是这些事情的原 委,对于任何在内心里意识到这些因素的人,是否应该相信叔本 华5 的二分论……”他就这样侃侃而谈。我压根儿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他自己也不一定清楚。那段时期,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在说 些什么;我这是说作为一个四处流浪的年轻囚徒,他试图寻求自己 成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1 的可能性,那可是令人向往的事。他的 确喜欢用知识分子的腔调咬文嚼字,不过语无伦次,这些词儿都 是他从一些“真正的知识分子”那儿学到的——毋庸置疑,我得 提醒你,狄安在其他事情方面并非也如此傻里傻气,他只花了几 个月时间就同卡罗·马克斯一道把所有一切术语乃至行话学到了 家。尽管如此,按“疯狂”这一词的其他理解意义,我们可是相 互理解的。我因此同意他在没找到事情干以前就住在我那里;而 且,我们还约定将来一同到西部去看看。这是 1947 年冬天的事了。 一天晚上,狄安在我家里吃晚饭——当时他在纽约的一个停 车场干活——我正忙着打字,他靠着我的肩说:“跟我走,伙计, 那些姑娘等得不耐烦了,快走。” 我说:“再等一分钟,这一章一打完我就走。”当时我正在打的 是一本书中最精彩的一章。接着,我整装出发,到纽约去同姑娘 们约会。我们乘坐的公共汽车从林肯地道那不可思议地闪烁着磷 光的空间通过,我俩肩靠着肩,挥舞着手,大叫大嚷,谈得非常 激动;像狄安一样,我也开始想入非非,失去自控力了。狄安这小 子不过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幻想的年轻人,虽说他是一个骗子,但 他之所以骗人,是因为他对生活的渴望太多而且热望与那些对他 不屑一顾的人交往。他欺骗我,这我很清楚(诸如借宿、混一顿饭 吃,还有什么向我学习“如何写作”之类的事儿)。他也知道我心 1 知识分子(intellectual),在英语中同中文“知识分子”(受过教育的人)大有区别, 着重个性独立,有相当的专门知识、参与意识和社会影响。 在路上.indd 5 2024/12/18 11:34:57 006 在路上 中有数(这可是我们相互往来关系的基础),不过,我压根儿不在 乎,我们相处得挺好——不自寻烦恼,也不投其所好;我们彼此 心照不宣,谨慎相处,就像郁郁不安才结交的朋友。我向他请教, 着实学到不少东西,也许正像他也从我这儿学到不少东西一样。 以我的写作而言,他说:“别放弃,你写的东西都是顶呱呱的。”我 在写作短篇小说时,他聚精会神地站在我背后看,会大声道: “啊!了不起!哇!伙计!”也会说一声:“哟!”边说边用手巾 捂着脸。“伙计,喏,要做的事太多,该写的东西也多!要是不顾 忌多余的清规戒律,不担心在文学和语法上面的限制,一个劲儿 写下去就太好了……” “伙计,你说的可是千真万确确。”他很激动而且充满幻觉,从 这激动和幻觉中我看见他的脸上倏地闪烁出某种神圣的光泽。他 口若悬河的侃侃而谈招惹了公共汽车上的乘客对他注目而视,都 以为他是个“发狂的傻瓜”。在西部停留的那段时期,他三分之一 的时间呆在弹子房,三分之一的时间蹲监狱,余下三分之一的时 间去公共图书馆。人们常常看见他光着头在冬日的大街上匆匆行 走,挟着书去弹子房,要么爬上树钻进一些伙伴的小阁楼,在那 儿接连几天读书或者躲藏起来避开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