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上海市北蔡中学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史炯华,正高级教师,现任上海市北蔡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上海市第三期“双名工程”学员。出版教学专著2部、特色教材3部。担任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情境表演》教材、教参主编。坚持以“明德至善,切问近思”为学校办学理念,以“有品位、有品质、有建树、有修为”为学校办学方向,让师生“在这里,与最好的自己相遇”。 上海市北蔡中学简介 上海市北蔡中学始建于抗日烽火中的1937年,至今已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共有鹏飞路、北中路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80亩。学校现有教学班级44个,学生近1700名;教职员工142名,其中专任教师132名。市级名师后备、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占全校任课教师的12%;正高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17名,占全校任课教师的14%。 悠久的办学传承积淀了学校“明德至善,切问近思”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在这里,与最好的自己相遇”的课程理念。学校正逐步打造“有品位的校园文化、有品质的德育模式、有建树的教学探索、有修为的学生成长”的“四有校园”,努力将学校办成一处有追求、有理想的、不断完善的教育实践园地,办成区域内一所极具口碑的、人民满意、学生喜爱的优质学校。
内容简介
项目化学习:北蔡中学的校本化实践探索 史炯华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 量的意见》指出: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特别强调要优化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基于 学科的综合化教学,积极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2020年11月,上海市北蔡中学被确定为“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 动计划”实验校。2021年3月,学校又被确定为“浦东新区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 年行动计划”种子校。如何依照《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年)》文件要求,根据学校的办学优势与学生发展的需求,开展项目化 学习,在促进学校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促进师 生共同成长,北蔡中学为此而不断思考,努力尝试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 一、实施项目化学习的北中缘由 (一)基于“四有校园”的打造 十年来,北蔡中学以“明德至善、切问近思”为学校办学理念,构建“有品位的校 园文化”“有品质的德育模式”“有建树的教学探索”“有修为的学生成长”的“四有” 校园,从而让每一位师生“在这里,与最好的自己相遇”。无论是“四有校园”的打 造,还是让师生与最好的自己相遇,都需要改变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都需要引入 相应的教育教学项目,在逐步的、缓慢的改变与变革中,推进学校未来的发展。 (二)结合“面向生活”的课题实践 多年来,北蔡中学一直以课题作为引领,实践“面向生活”的课程与教学,以“关 注生活、理解生活、走进生活”为方向,为学生提供各式各样的课程,满足学生对优 质的教育与教学的需求。“面向生活”的实践与项目化学习强调的与学生生活实际 结合、注重不同类型知识的整合、强调学习的实证性,以及鼓励团体协作,发挥学习 上海市北蔡中学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 共同体的作用等特征相一致。 (三)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 为了能让每一位学生在北中的校园与最好的自己相遇,做最好的自己,一是从 学习发展角度满足学生有效学习的需求,旨在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 的个性特长,提升学生的规范学习、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等方面的学习素养,拓展学 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从多元发展角度满足学生适应未 来的需求,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 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爱国家、爱学校、爱生活,适应社会。 (四)支持“教师专业”的发展 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 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势必要通过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的主动性,提升教师 的专业素养。学校也将依托各种形式、多种途径的优秀项目来支持“教师专业”的发展。 二、实施项目化学习的北中实践框架 在“至善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学校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构建“至善课程”体系。 从广度来看,组建十大课程群,做到学科全覆盖,细化各学科群的分年级细目实现年级 全覆盖,围绕各学科核心素养达成能力全覆盖。从深度来看,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托,遵 循学生发展规律,采用螺旋上升式教学培养核心素养与专业能力,努力实现课程源于学 生生活、融入学生生活、创造学生生活。学校将以项目化学习的引入与实施作为第三维 度,以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为导向,以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和研究为着力点,通过学科项 目、跨学科项目、活动项目等三个载体,开展实践研究,使项目化学习落地生根。 前 项目化学习:北蔡中学的校本化实践探 言 索 (一)学科项目建设 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基础型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学校以“以点带 面”“先行+跟进”的方式开展学科项目化建设。在2021年上半年的上海市项目化 学习实验校申报过程中,学校以物理学科作为试点学科,以“初中物理学科相关领 域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为具体学科项目进行了申报。在2021年下半年的浦东 新区项目化学习种子校申报过程中,学校以“基于生活的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为 学科集群项目进行了申报,旨在带动其他学科的共同实践。学校通过教工大会、教 研组备课组会议和活动,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遵循“关注生活、理解生活、走进 生活”的原则,寻找驱动性问题,形成相应的项目化学习设计方案,开展实践研究。 “‘开小型音乐会’项目方案设计与实施”“‘近视眼的预防和矫正’项目方案设计” “‘形义结合,对话文本’项目化学习”等项目在各学科教研组应运而生。 (二)跨学科项目建设 学校一直倡导教师应主动关心学生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元素,经常思考如何激 发、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种因素,建议通过关联性学科教师之间的组合、办公室 组内教师之间的组合、教师自己“一专多能”自我组合等途径,打破学科之间的壁 垒,形成融合多学科知识能力的科创项目。学校的科学教研组,以本学科为基础, 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种出‘芳香’,戴出‘健康’”跨学科项目系列,如“阳光 房项目温室设计”项目,科学教研组与信息技术教研组结合,共同完成硬件模块组 件、软件编程;“戴出‘健康’”项目,科学教研组与劳动技术教研组结合,制作出了精 美的香囊,将保健用于日常(佩戴)。 (三)活动项目建设 学校教师研修中心、教学研究中心、学生发展中心等管理部门,通过开展“学生 需求”调查,本着“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综合本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学校 资源、环境、师资等条件,融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公民道德等元素,设计实施相关的活动项目。如“‘我是学校代言人’项目”作为预 备年级新生的活动项目,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北蔡中学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用 心观察校园生活,进行自我认知和关系建立,对未来四年进行规划,展示学校与自 我风采;“我是‘上海小导游’项目”,引导学生制定上海游览路线,用英语介绍上海 的人文历史。 三、实施项目化学习的北中实践探索———以“航创项目化课程”为例 航创课程,作为一种专题学习形式,学校将其纳入项目化学习的范畴,在实践 上海市北蔡中学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 与研究的过程中凸显学习的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三个特点。 (一)项目化课程建设目标 项目化课程建设目标:在突出“航创”特色背景下,形成多种“主题—专题”系 列的综合性项目化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中形成联盟课程研发机制;在课程实施中 形成特色课程群迭代提质机制。 教师发展目标:围绕“航创”项目化课程建设和全要素优化,打造一种跨学段、 跨学校、跨学科的教师研修模式;提升教师对综合课程开发、实施全过程体验下的 专业能力;伴随现代技术运用培育教师的全天候教学专业素养。 学生培育目标:结合海洋主题探究,初步掌握专题阅读与分析能力;借助与海 洋文化“科创课程”和相关项目化问题探究,在体验中逐步形成基础创造力;通过走 进校外专题教育场馆和科技专业人士来校等途径,拓展海洋科技与文化视野并提 升综合实践能力。 (二)项目化课程实施途径 “普及+提高”的结合,以初二年级、初三年级作为项目化课程实施的“普及”, 纳入学校的课表,旨在全员参与项目化课程的学习;以初二年级、初三年级项目化 兴趣小组作为项目化课程实施的“提高”,纳入学校每周五的拓展课程,从项目的深 入着手,提升学生对航创项目的深度研究。 “面+点”的结合,以初中物理、初中地理、初中历史等三门学科相结合的方式 作为项目化学习内容的“面”,综合推进项目化课程的学习;以初中物理学科中的 “力”作为项目化学习的“点”,聚焦物理的能量守恒。 (三)项目化课程实施内容 1.全员参与的项目化课程学习内容 全体学生的航海特色课程在线慕课学习; 全体学生参与的微型讲座(普及地理、科学、物理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该课 程的学习兴趣); 全体学生参与的小报比赛(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积累分享相关知识); 全体学生参与的航海知识竞赛; 全体学生参与的航海专题网络课程学习(暑期活动手册),自行设计邮轮航线。 2.兴趣小组参与的项目化课程学习内容 兴趣小组参与的暑期夏令营; 兴趣小组参与的科创大赛。 前 项目化学习:北蔡中学的校本化实践探 言 索 北蔡中学的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至今已有一年多时间,老师和学生们在实践 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各自的聪明才智,关注问题的提出、着重实践的过程,从而引发 学生的内在需求、积淀学科素养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面对教育的变 化,如何让项目化学习在“双减”背景下发挥其真正的功效,如何以项目化学习推动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探索,等等,都将是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最终的目的 是让项目化学习在北中的校园里开花结 此书是学校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的阶段性成果,通过书的出版,一是提炼和总结项目化学习活动开展以来所形成的各类成果、所取得的各项成效;二是梳理每个项目化学习活动的逻辑思路、逻辑顺序,以便形成更优化的学习效果;三是作为项目化学习种子学校、实验学校之间,互相沟通与交流的一个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