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全书:世界恐龙完整指南
作者简介
【英】史蒂夫?帕克(Steve?Parker),英国伦敦动物学会高级研究员,曾担任DK出版公司总编辑、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顾问。在科普写作领域屡获殊荣,曾获英国医学协会大众科学传播奖(BMA Board of Science Award for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作品入围BBC蓝彼得图书奖(BBC Blue Peter Book Award)等多个奖项,出版了100余部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内容简介
前言 无论是在年幼的5岁还是年迈的95岁,几乎每个人都会在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对恐龙产生兴趣。即使著名的科普与科幻作家亚瑟·查理斯·克拉克也将其早年对科学的兴趣追溯至恐龙,他回忆起他在英国乡村的孩童时代第一次接触到这些“大蜥蜴”是在父亲送的一些卡片上。为何大家对这类逝去已久的动物兴趣浓厚?恐龙到底有什么魅力一直强烈地吸引着我们?或许这仅仅是因为一些恐龙巨大又可怕更重要的是,它们都灭绝了!或许这种持续的狂热是因为恐龙的种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大多数著名的恐龙来自北美洲,通常是北美西部(美国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加拿大艾伯塔省);或者来自欧亚大陆,如蒙古。在南美洲、澳大利亚、南极和阿拉斯加等地更近期的发现并没有那么广为人知,但在不久的将来,年轻一代将会从这些新发现中探索他们自己的宝藏。 最近在阿根廷等地发现的体型更大和更小的恐龙,还有在极地发现的小型而多样的恐龙,改变了人们对这个非常成功的类群的刻板印象,对它们的研究显示它们绝不是体型庞大、移动迟缓、智力低下的动物。我们现在知道一些恐龙拥有羽毛,即便它们不能飞翔,但它们至少能滑翔。 此外,多种顽强的小家伙被发现曾生活在北极和南极附近,说明这些恐龙中的一部分是温血的,这样才能应付严酷的环境。 近年来,恐龙变得越发具有吸引力,这得益于近期的许多研究着眼于中生代与这些生物共同生活的其他生物和当时的环境。目前的研究聚焦于为何这些成功的动物在 6 500 万年前灭绝,以及这些动物最初是如何从它们的爬行动物祖先演化而来的。这本书展现的研究结果提供了承载恐龙兴衰的丰富资料,详尽地记录了古老的栖息地以及生活其间的居民。 这本书虽无法覆盖所有已知的恐龙,全面的记录将会填满一个小型的图书馆,但这本书无疑囊括了许多曾经生活过的生物、它们的生存环境以及它们同时代的其他生物,许多最新发现的恐龙也有涉及,能为爱好者提供对整个恐龙类群更广泛的了解。 引 言 恐龙是地球漫长地质历史中最负盛名的居民。1841 年,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首次识别出恐龙这一特殊的古老爬行动物类群。自此以后,它们就占据了公众对过去生命幻想的舞台中心。这些古老的灭绝动物中的一些是名副其实的巨型捕食者,它们的形象取代了早期神话与传奇中的龙。恐龙是一类非凡的动物,它们中有许多特殊的成员,与现生的任何一种动物都截然不同。它们包含体型如鸡般大小的披毛恐龙(这些是现今鸟类的祖先),也包含体型和重量比肩最大鲸类的庞然大物。在长达1.5亿年的时间里,恐龙统治着陆生生物世界,尽管它们的已知物种数量(约1000种)与它们爬行动物的近亲现生蜥蜴类(约5000种)和现生哺乳动物(约4600种)相比要少得多。 ● 恐龙出现很久之前 恐龙的历史以及它们的生命演化进程,仅为我们目前仍一知半解的漫长历史的一小部分。 超过200年的科学研究,已重塑了我们对起源于遥远的前寒武纪微生物的生命、长达30多亿年的漫长演化的认知。被披露的故事令人惊讶,且随着新发现推翻了过去的理念和预期被不断地重写。 如今我们知道,生命并不是以一成不变的速率从简单演化到复杂,而是时断时续的。生命从前寒武纪起源,它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的演化都局限于海洋里,都是一些结构简单、多为微体单细胞和晚些才出现的微体多细胞生物。这个微生物的演化阶段持续了约30亿年,直到更大、更复杂、多数为软体的生物首次出现在5.8亿年前的前寒武纪晚期(埃迪卡拉纪)。埃迪卡拉生物群的化石记录是近几十年才被发现的,它是5.41亿年前寒武纪时期大量化石记录开始出现的前兆。这个化石生物群由我们熟知的海绵动物、软体动物以及我们不太熟悉的腕足动物、三叶虫等门类生物的保护刺、外壳和甲壳等组成。在过去的150年里,人们才具体了解到生命是如何从这些初始阶段演 化至遍布陆地、淡水和天空的。我们现在知道,从遥远的前寒武纪起,生命一直被局限于海洋中。直到大约4.5亿年前的奥陶纪,第一批原始植物才开始登上陆地。与此同时,在海洋中,一些有脊椎的动物,即从恐龙到人类等所有四足动物最早的脊椎动物的祖先演化成了鱼类。 终于,一些鱼的类群得以进入泥盆纪时期的大陆淡水环境。大约3.95亿年前,它们中某些成员的偶鳍适应演化为带趾的强健四肢,而被称为最早的四足动物。首个良好适应陆地生活的四足动物直到大约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早期才出现。但即便这样,直到1亿年之后大约 2.3 亿年前的晚三叠世,最早的恐龙才从这些四足动物的后代中诞生。 1、DK前总编、BBC蓝彼得图书奖入围作者、伦敦动物学会高级研究员重磅作品! 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科普作家史蒂夫·帕克(Steve Parker),英国伦敦动物学会高级研究员,曾担任DK出版公司总编辑和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顾问。他长期专注于科普写作,专业背景深厚,文字生动有趣。他的科普作品屡获殊荣,曾获英国医学协会大众科学传播奖(BMA Board of Science Award for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作品入围BBC蓝彼得图书奖(BBC Blue Peter Book Award)等多个奖项,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2、贯穿恐龙时代前后的生物大百科! 《恐龙全书:世界恐龙完整指南》介绍了11大类、170多种恐龙。除恐龙之外,更囊括了其同时代及前后时代的远古生物,共达238种,数量更多,内容更丰富,呈现出一个更完整的恐龙时代大图景。 3、更直观、立体的视觉体验,关键知识一目了然,高度还原充满想象的恐龙世界! 《恐龙全书:世界恐龙完整指南》为每一类恐龙及其他远古生物都配有大幅的全彩复原图,读者能够对每一种恐龙的形象及其生活场景有着更直观的了解。此外,书中还包括许多珍贵的恐龙化石发现现场图,巨大的恐龙化石,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 本书不仅对各种恐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配有简明直观的动物档案,使读者对恐龙的关键信息一目了然。既便于阅读,又能印象深刻。 4、结合新近发现与研究成果,刷新对恐龙的固有认识! 过去,我们认为恐龙完全是在陆上生活的,但是最新研究发现,棘龙这种恐龙是水栖的,它甚至还会游泳。雷龙虽然大名鼎鼎,可它的命名可是充满了曲折,它的名称曾被迷惑龙所取代,最新的研究则表明雷龙的名字是有效的……关于恐龙的更新的发现与研究,尽在《恐龙全书:世界恐龙完整指南》。 5、中科院古生物研究专家精心翻译审校,带来更新、更权威的恐龙知识!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精心翻译、审校,不仅对书中专业知识和专有名词都进行了详细地核实,确保翻译的准确性,还根据恐龙新近发现成果对内容予以及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