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粤味:粤菜师傅的老菜谱

民国粤味:粤菜师傅的老菜谱
作者: 周松芳
出版社: 广东旅游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12
折扣购买: 民国粤味:粤菜师傅的老菜谱
ISBN: 9787557024604

作者简介

周松芳,文学博士,文史学者。2004年获博士学位(师从黄天骥教授)。著有《岭南饕餮:广东饮膳九章》《民国味道:岭南饮食的黄金时代》《岭南饮食随谈》《岭南饮食文化》。

内容简介

煮食之道 广州的“吃”是驰誉全国的。笔者自幼生长斯地,深受此种传统风气的熏陶;而家长和世伯们又好于每周假日召集宾客,设宴家园,研究食谱,席上必有一二色佳肴出于主妇手制的,这不但表示了主人款待之诚,且足以显示主妇烹调之精,他们常于席间品评称赏,宾主尽兴;但家母的目的还不只在款客,更藉此机会以烹饪之法教给女儿,以传中馈妇道,而尽家庭教育的责任。 起初我以为饮食之道,在科学的观点讲来,只要有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磷、钙、铁以及各种维生素,足够身体营养之所需就好了,何必更求菜式滋味的变化?殊不知更换菜的式味,不只是徒快口腹,还能使人精神愉快,促进唾液和胃肠消化液的分泌,而有增强营养吸收之功。所以古今中外的名厨菜馆,不但力求烹调式味的精美,且亦讲究席上的铺陈,如象箸银盏、鲜花佳果等,也无非是藉美丽愉快的感受而引起食欲。 当我明白了食品式味与人体营养的关系,我对于烹饪的事便更为重视了。就经验所得,虽不敢说是式式尽善,但自问能与名酒家媲美的菜,计有二百余味之多,足以款待嘉宾,担当厨下工作了。现在我很愿以一得之愚,公诸同好,在本刊分期刊登,以冀抛砖引玉。 按:《美味求真》只字不言汤,而汤是粤菜必备,而且是前提首选。不仅吃粤菜先饮汤,而且传统粤菜烹调,无论如何离不开调味的高汤;后来者以味精代高汤,陈梦因甚至因此认为这 是粤菜走下坡路的开始。北京最负盛名的谭家菜,在谭瑑青夫妇去世后,后来者留下的菜谱中,屡屡用味精,即知其当非“原味”矣!后叙。 再按:广州八旗世家子弟出身、XO酱发明者王亭之,也藉由太史田鸡谈到民国粤菜上汤的品味及地位: 前面谈到上汤,因此不妨谈一谈“太史田鸡”,因为正是由此菜肴,触发出上汤食制。 “太史田鸡”是梁鼎芬太史的家厨食制,即用田鸡与火腿炖汤,再用这啖汤来扣冬瓜与田鸡腿,田鸡腿则先走过油。这味菜,妙处在清,汤清而鲜,甚宜夏日,于是一时成为名馔。后来十三行买办辈吃盛肴盛馔吃到腻,因此便用田鸡火腿熬汤制作一系列食制,例如田鸡冬瓜盅、田鸡腿烩海蜇、田鸡汤烩瑶柱羹,当时几乎凡用田鸡火腿汤来整治的菜肴,都一律冠以“太史之名”。 及至大三元酒家开业,“翅王”吴銮的师父,才创出烩鲍翅专用的上汤,不用田鸡,改用老鸡与胸头,却仍然用火腿,加上陈皮,然后才熬出当时外卖一个银圆一壳的上汤出来。许多人买 回家作家厨治馔。 其后治上汤的配方甚多,且有人用牛肉熬汤以取汤色汤味,较浓这已经是一种变化。若将这种上汤跟“太史田鸡”的上汤比较,可谓改变甚大,但是,却未见作改变的几位厨师,自诩为“新派”也。偏偏现在将骨汤加鸡粉治肴的厨师,却胆大自称新派而不面红,然而又不敢说穿自己的上汤是怎样的一锅物事,你说,发展下去除了骗骗未吃过正宗粤菜的人之外,尚敢说“ 食在香港”耶?(《王亭之谈食·且谈新派粤菜》,生活书店2019年版,第308—309页) 广东人的吃 蔚贤 日昨读他报蔡夷白君《好小蔡》一文,不禁联想到广东菜馆里的好小菜。的确,粤人之食谱,名闻遐迩,其味之佳,有口皆碑。语云:食色性也。唯粤人对之特别爱好,故对食品,不厌求详,力图考究,中菜之花样,亦独以粤菜为最多,而以此技饮誉厨坛者,大有人在。如康乐之梁炳、南华之冯培、新华之陆十二、荣华之陶亦祥等,固其中之佼佼者。 在省港两地,大有“五步一酒楼,十步一茶室”之概。茶市之盛,有如上海之投机市场,乃人心向往之地,盖“上茶室”已成每日习惯矣。翻开粤菜食谱,名目百出,更有嵌些诗情画意字样者,如云裳现仙子(奶油拌鸡子)、西施太极柳(一半蚕豆蓉雀丝,一半奶油炒鱼丝)、锦绣椰菜卷、雀肉凤凰球等,听来美妙异常,其实乃普通蔬菜鱼肉耳!不过经厨师们做过一番手脚,那么一弄,便成美味佳品。有的模仿西菜,亦有由名厨自出心裁,各演千秋,广东菜的特征是生而量少,至于质料确实考究之至:青菜只要菜心,竹笋只要寸把笋尖,举凡猪鸡牛肉,必拣其嫩而新鲜者,惜乎其量太少,较之京苏、宁菜,确有小巫与大巫之别也。其菜肴大都煮得恰到熟处,肉类更须熟里带点生,过熟则欠鲜味可口矣。 (选自《繁华报(1943)》1945年5月20日2版,略有删节) 既有“食在广州”之盛名,若无食谱可传,如何将此盛名副实承传?《民国粤味:粵菜师傅的老菜谱》以民国经典粵菜谱为底本,道出广东粤菜百年的变迁,诉说粤菜的变与不变。 “食在广州”早在上世纪初已闻名遐迩,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当年一些有口皆碑的名菜和为市民津津乐道的食林掌故,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消散远去。为传承和发扬粤菜文化,岭南文化研究者周松芳不遗余力地整理民国时期的粤菜谱,让我们在阅读中重温粤菜旧时光,遇见粤菜活色生香的美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