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纽交所(精)

亲历纽交所(精)
作者: 王晶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亲历纽交所(精)
ISBN: 9787521703139

作者简介

王 晶 财经作家、自由撰稿人。美国中文电视前首席财经记者兼主持,常驻纽交所和纳斯达克,曾负责东方卫视《?午线》财经直播连线。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毕业于波士顿爱默生学院(Emerson College)。沃顿商学院商业记者研讨会学员并获得唐纳德?T. 希恩(Donald T. Sheehan)**奖学金。

内容简介

节选自 第三章 被华尔街 “耽误” 的歌唱家 “纽交所**” 格拉索在1995 年至2003 年任纽交所董事会**兼CEO, 2001年“9?11” 事件发生后, 在他的努力下, 纽交所在短短4 个交易*之后就重新开始交易, 成为美国社会战胜恐怖主义的重要标志事件。然而, 格拉索在2003 年因高薪丑闻*终黯然退出舞台, 成为纽交所****争议的CEO 之一。 与诸多华尔街精英不同, 格拉索**没有典型“华尔街精英”的样子, 与其前任———威廉?唐纳森(William Donaldson) 相比,他就是一个来自纽约皇后区的街头男孩。唐纳森出身常春藤, 由投资银行起家, 而格拉索既没有辉煌的学历, 也没有豪华的家世, 甚至连大学都没毕业。 尽管格拉索个头矮小、其貌不扬, 他却从纽交所的底层一路攀升到了权力的**。 他也是一位善于利用媒体的CEO。为了应对与纳斯达克交易所的竞争局面, 他打破常规, 将电视媒体带进了交易大厅, 让纽交所这个在世人眼中神秘莫测的“俱乐部” 展现在**观众面前, 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建立起了纽交所的品牌形象。正因深知媒体曝光的重要性, 在他任职期间, 格拉索将每天例行公事的敲开市钟仪式变成电视的狂欢节目, 逐步打响了纽交所在**的知名度。为了让敲钟仪式精彩好看, 格拉索邀请名人明星加入, 甚至将动物也请进了交易大厅。在矿业公司盎格鲁黄金(An**oGold) 的敲钟仪式上, 一只活生生的非洲雄狮站到了敲钟台上, 格拉索站在狮子右边, 这看似疯狂的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本表示: “将媒体引入纽交所交易大厅, 等于是在告诉全世界,我们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可隐藏的。也许, 我们的竞争对手会告诉大家, 纽交所是一个黑暗的政治系统, 但事实并非如此, 你**可以通过电视看到我们的工作情景。” 尽管包括本在内的多数交易员都对媒体持欢迎态度, 但即便获得进入许可, 可以进入交易大厅的媒体仍有一些“潜规则” 需要遵守。如果交易员挡住了电视记者的镜头, 媒体应耐心等待交易员离开, 而不能要求他们挪步; 摄像机的镜头永远不能对准交易员的电脑屏幕; 不是所有交易员都可以采访, 只有经纽交所培训过的交易员才能接*采访。 基于我的采访经验, 我好奇地问本: “当媒体*初进入交易大厅时, 你们会不会排斥媒体, 或者认为媒体妨碍了你们的正常工作?” 本快速摇摇头, 说: “不会! 这些工作本就应该欢迎媒体曝光,我们没什么可隐藏的, 反而希望全世界的人看到我们在做什么。如果你不这么想, 那么问题很有可能出在你身上, 而不是工作本身。而如果你不希望别人知道你在做什么, 那可能也不是一个好迹象。这就好比你没法告诉你7 岁大的女儿你在做什么工作, 原因极有可能是你自己没做对事情。如果你不想让自己所做的事情出现在报纸头版或CNBC 头条, 那你就不应该做这事。”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格拉索因将媒体引入纽交所而一战成名, 也因媒体曝光而一败涂地。随着以《华尔街*报》为首的媒体估测格拉索的薪酬水平, 纽交所在2003 年8 月对外公布了格拉索的薪酬情况, 文件显示, 格拉索在2003 年获得了1. 39 亿美元的退休薪酬, 相当于纽交所过去3 年的净利润总和。这一巨额薪酬震惊了金融圈, 也惹怒了早就对华尔街看不顺眼的民众, *终, 格拉索被迫辞职, 离开了他工作36 年的纽交所。 本认为, 前高盛CEO 保尔森是格拉索这笔巨额薪酬的“泄密者”, 他将格拉索的实际薪酬及其退休账户的存款泄漏, 而这一切都可能出于保尔森对纽交所的不满甚至敌对, 因为高盛一直希望将其交易系统引进纽交所, 和它们的技术对接, 但此举遭到了格拉索的反对。 在本看来, 作为高盛的竞争对手, 纽交所影响了高盛的赢利能力和股票价值, 这是保尔森讨厌纽交所的直接原因。“作为一个纽交所内部的观察者, 我认为保尔森永远不应该进入纽交所董事会,甚至任何高盛的人都不应该进入董事会。但当时格拉索告诉我, 要靠近你的朋友, 但要和敌人*近。格拉索明知保尔森是竞争对手并且讨厌纽交所, 但他还是让保尔森进入了董事会, 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格拉索离开纽交所后, 接替他职位的两名高管皆来自高盛, 先是约翰?赛恩(John Thain), 接着是邓肯?尼德奥尔(Duncan Niederauer)。而随着邓肯?尼德奥尔于2014 年离开纽交所, 同年离去的还有高盛在交易大厅的**做市商业务。 伴随格拉索时代结束的还有一度欣欣向荣的场内交易。从叱咤风云的“纽交所**” 到成为众矢之的的“贪婪高管”, 格拉索的离去虽然让纽交所的竞争者们拍手叫好, 但令许多交易大厅的交易员感到不舍。根据本的回忆, 格拉索并没有举办欢送会, 在他离开纽交所的倒数第二个晚上, 格拉索召集了六名场内经纪人, 和大家进行了一次秘密谈话, 本是其中之一。 “格拉索给我们打电话, 一共叫了六名经纪人到纽交所六楼会议室谈话。他知道他遇上了麻烦, 而他想知道交易大厅对这件事怎么看。” 格拉索首先向大家解释了事态的发展, 随后绕着桌子依次询问每一个人的看法。那是一个很大的会议桌, 可以坐30 个人左右。一开始本以为他会坐到桌子对面, 结果格拉索走过来说: “我想和本坐在一起。” 于是格拉索坐到了本的左边。 本继续说: “我比较老派, 我总是称呼他为格拉索先生。当他问到我的观点时, 我说道: ‘格拉索先生, 我没什么好说的, 我甚至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因为这件事远超过了我的职位范围。’” 格拉索回应道: “胡说, 把你叫来是有原因的。你为桑盖德公司(SunGard) 工作, 我想听听你的观点。” 于是本对他说: “我们遇到了麻烦, 但我们的董事会成员中有强生(Johnson & Johnson) 和埃克森(Exxon), 它们有着***棒的商业故事, 我们需要知道它们当时是怎么处理危机事件的。埃克森曾遭遇过其公司***糟糕的石油泄漏事件, 强生公司曾因泰诺中毒事件陷入严重危机, 所以我们应该把它们的公关或媒体顾问都叫过来, 向他们做咨询。” 本讲完之后, 格拉索对他说: “谢谢, 但我会处理这件事。” 格拉索在回应中用了“我”, 而非“我们”。**的用词暗示了事件的结局。本接着说: “其实, 当格拉索用了‘我’, 而不是‘我们’ 时, 我就知道我们没救了, 我们完了。会议结束后, 我朝电梯走去, 还有一些不请自来的人聚集在那里, 他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 本迈进电梯, 对着那群人说: “你们仔细听好了, 我们完了, 结束了。” 电梯里的人们惊呆了, 他们瞪大眼睛问本: “你是疯了吗?”于是本又重复了一遍: “你们听到我说的话了吗? 我们完了。格拉索对我的回答用的是‘我’, 而非‘我们’, 意味着他无法与这件事抗衡。” “他如同拿破仑一般跌倒了,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邀请保尔森进入董事会。在我看来, 保尔森是不怀好意的, 他就是想把格拉索以及纽交所搞垮, *后他成功了。” 本对这件事得出了他自己的结论。 后来, 时任CNBC 财经记者的查尔斯?加斯帕里诺(Charles Gasparino) 将格拉索在纽交所的经历写成了一本名为《纽交所**》(King of The Club) 的书, 并尝试从本口中打听他和格拉索那晚会面的情况, 但被本丝毫不留情地拒*了。我问本为什么不喜欢查尔斯, 本回答说很厌恶他报道商业新闻的方式。 “有一晚我和一群朋友吃晚餐时, 查尔斯出现了, 他想找我了解那晚究竟发生了什么, 但我并不想和他聊天。过了一会儿, 他又来找我交谈, 正在喝酒的我朝他迈进了一步, 不客气地对他说:‘你仔细听着, 我不喜欢你, 不喜欢有关你的一切, 如果我在这张桌子旁说的任何一句话被你发表出来了, 你不需要担心我会起诉你, 但我会把你揪出来教训一顿。’ 这时查尔斯的朋友拽住了我的胳膊, 我让他把手从我身上拿开, 否则我连他一块儿教训。” 几年后, 查尔斯?加斯帕里诺从CNBC 跳槽到了福克斯新闻台(FOX News Channel, 简称FNC), 并在电视上报道了一些有关纽交所的事情。过去经常接*福克斯新闻台采访的本便从那时开始抵制福克斯新闻台, 他不再接*福克斯新闻台的任何采访邀约, 也不再给他们发送自己的交易员笔记。“只要查尔斯?加斯帕里诺还在福克斯新闻台, 我就不会和福克斯新闻台有任何接触。” 这也许是本能为格拉索做的*后一件事。 1. 打破纽交所、金融界,甚至金融精英 “人设”的纪实读物 15位“圈内人”亲述其经历的那些令人震撼的大事件,如1987年股灾、“9.11”事件、前CEO天价丑闻、大裁员风波等,从这些**手资料,了解真正的纽交所、金融界,以及金融精英。 2. 一部给职场人士的危机应对手册 如果你的公司遭遇声誉危机,你该作何姿态?撇清,猛踩,还是力挺?互联网寒冬,大裁员一波接一波,如果你成为被炒的一员,你要怎么做?看看本书中的人物,他们的故事会给你答案。在职场,不管你身处何位,都要拥有危机应对的能力。 3. 吉姆?罗杰斯、刘墉、徐小平、涂经纬、黄杰夫**!汇盛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陈凯丰博士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