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精)
作者简介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浙江金华兰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和美学家。他自幼聪颖,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曾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他一生著述丰富,著有启蒙读物《笠翁对韵》。
内容简介
曲文之词采,与诗文之词采非但不同,且要判然 相反。何也?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宜蕴藉 而忌分明。词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 直说明言。凡读传奇而有令人费解,或初阅不见其佳 ,深思而后得其意之所在者,便非*妙好词,不问而 知为今曲,非元曲也。元人非不读书,而所制之曲* 无一毫书本气,以其有书而不用,非当用而无书也, 后人之曲则满纸皆书矣。元人非不深心,而所填之词 皆觉过于浅近,以其深而出之以浅,非借浅以文其不 深也,后人之词则心口皆深矣。无论其他,即汤若士 《还魂》一剧,世以配飨元人,宜也。问其精华所在 ,则以《惊梦》《寻梦》**对。予谓**虽佳,犹 是今曲,非元曲也。《惊梦》首句云:“袅晴丝,吹 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以游丝一缕,逗起隋丝, 发端一语,即费如许深心,可谓惨淡经营矣。然听歌 《牡丹亭》者,百人之中有一二人解出此意否?若谓 制曲初心并不在此,不过因所见以起兴,则瞥见游丝 ,不妨直说,何须曲而又曲,由晴丝而说及春,由春 与晴丝而悟其如线也?若云作此原有深心,则恐索解 人不易得矣。索解人既不易得,又何必奏之歌筵,俾 雅人俗子同闻而共见乎?其余“停半晌,整花钿,没 揣菱花,偷人半面”及“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 谁家院”“遍青山,啼红了杜鹃”等语,字字俱费经 营,字字皆欠明爽。此等妙语,止可作文字观,不得 作传奇观。至如末幅“似虫儿般蠢动,把风情扇”与 “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逗的个*下胭脂雨上鲜” ,《寻梦》曲云,“明放着白*青天,猛教人抓不到 梦魂前”“是这答儿压黄金钏匾”,此等曲,则去元 人不远矣。而予*赏心者,不专在《惊梦》《寻梦》 **,谓其心花笔蕊,散见于前后各折之中。《诊祟 》曲云,“看你春归何处归,春睡何曾睡,气丝儿怎 度的长天*”“梦去知他实实谁,病来只送得个虚虚 的你。做行云,先渴倒在巫阳会”“又不是困人天气 ,中酒心期,魃魃的常如醉”“承尊觑,何时何*来 看这女颜回”。《忆女》曲云,“地老天昏,没处把 老娘安顿”“你怎撇得下万里无儿白发亲”“赏春香 还是你旧罗裙”。《玩真》曲云,“如愁欲语,只少 口气儿呵”“叫的你喷嚏似天花唾。动凌波,盈盈欲 下,不见影儿那”。此等曲,则纯乎元人,置之《百 种》前后,几不能辨,以其意深词浅,全无一毫书本 气也。 若论填词家宜用之书,则无论经传子史以及诗赋 古文,无一不当熟读,即道家佛氏、九流百工之书, 下至孩童所习《干字文》《百家姓》,无一不在所用 之中。至于形之笔端,落于纸上,则宜洗濯殆尽。亦 偶有用着成语之处,点出旧事之时,妙在信手拈来, 无心巧合,竟似古人寻我,并非我觅古人。此等造诣 ,非可言传,只宜多购元曲,寝食其中,自能为其所 化。而元曲之*佳者,不单在《西厢》《琵琶》二剧 ,而在《元人百种》之中。《百种》亦不能尽佳,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