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以人传(明代绘画十二讲)/艺术公开课
作者简介
陈文璟,艺术学博士,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其代表作有《云舒浪卷——南宋时期的名画》《元代绘画十讲》等。擅长以传统文化观照中国绘画,深析绘画中的人文精神。
内容简介
第四讲 王绂:蘧蘧肯作江南梦,沙漠应知负此生 于性情豁达之人来说,死亡从来不会是结束,甚至也不是一种周而复始的轮回,可能只是跳出了时间。没有了时间,自然也就没有了空间,乃至没有了生死。如此一想,则人生之所以可贵,应当在于你有机会体悟自性,思考“我”究竟是谁,或者“我”该如何活,而非成为种种羁绊纠缠之下的牵线木偶。 于自然万物来说,小满之后,或风或雨,风倏忽而来,顷刻间摧折新枝,令人色变;雨隐隐约约,与春雷相伴,藏伏于层层铅云之中,动人心弦。此时,蠢蠢欲动者,不仅有冬日所藏之蛰虫,亦有东墙之下,竹林之间,破土而出的春笋。新生,宛若一叶波折穿梭于过去未来长河中的孤舟,起伏自如,与时空共舞。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是知能知死生之奥秘者,乃可画竹以自貌也。 王绂,字孟端,号友石生、九龙山人,江苏无锡人。《明史》言其清高耿直,不随流俗,其画竹也如是。王世贞称其画竹为“国朝第一手”。以竹比兴为君子,为其有“节”。王绂非常崇拜陶渊明,其有“谓我隘而介,傲兀长居贫。尚耽山水癖,豪缣扫嶙峋。一介不以取,尤难辄交亲”(《蔡芝林为蒋公进求画扇遂题》)诗句,大意是别人说我孤傲狷介,不好接触,所以我一直富裕不起来,但这样的生活我很喜欢,清静。只是我还是喜欢画山水,用大写意书写情怀。想来若不是有这种常人看来又臭又硬的脾气,还不能有这样的爱好呢!是知其自言“隘而介”。是知非“节”无以为竹,非“介”不可以画竹。 王绂之“介”来自洁身自好的品德,虽然可以卖画为生,却喜欢以教书为业,过着并不算富裕的生活,但幸福指数非常高。他擅长山水画,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他爱惜羽毛,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明史》记录了一则小故事:王绂旅舍京师时,见月明星稀,忽闻邻家笛声幽咽,遂生出无限情绪,乃作《石竹图》欲送给吹笛之人,“明旦访其人赠之,则估客也。客以红氍毹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王绂所以索画裂之,不是因为对方是商人,也非商人以红色的毯子作为谢礼,礼尚往来,这是一种很好的习惯。但商人要求再画上一枝竹子却犯了忌讳,他干涉了画家艺术创作的自由意志。或许现在人会不以为然,顾客就是上帝,让在画面上加个小人,多画点牡丹,有何不可?价钱给够就行。王绂却更看重自己的理想,甚至他潜意识中,唯有与此理想共存,他才能是自己。其中道理,不足与庸俗者言之。 ? 解析盘根错节的画林江湖,展现明代画家朋友圈 ? 以12位代表性画家为纲,精选作品近100幅,图文并茂,全彩印刷 ? 以美学体验为基础,阐释时代转变中美学逻辑的变化,底蕴深厚 ? 以画家人生经历及性格,揭示其绘画风格形成的秘密,匠心别具 ? 深析艺术创作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突破了绘画的限制,视野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