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儒家经典与领导力
ISBN: 9787500871873
**章 《大学》中的“领导力”思想 《大学》把个人的品质与修养作为政治成败之本:“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 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把政治治 理视为个人品质与修身的扩大,把政治过程看成是由己及 人的过程,把**和政治问题归结为个人的修养,这就是 《大学》中的“领导力”之道。“三纲领”所体现的文化 **思想 在《四书章句集注》的《大学章句》中,一开篇,朱 熹就说:“子程子*:‘《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 人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 ,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 差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 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 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开始即开门见山地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 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勇猛精进,在于使 人达到*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 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在上述《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之文中,朱熹作 了两处注释: **,朱熹说:“程子*:‘亲,当作新。’” 第二,朱熹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 。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 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 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 复其初也。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 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止者,必至于是 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 ,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 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 朱熹得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此三者,大 学之纲领也”的结论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既是《大 学》的开篇,实际上也是《大学》篇中的点睛之处。在这 里,它明确提出了无论是个人素质与奋斗目标或者是** 政治治理的*高目标都是“明明德”“亲民”与“止于至 善”三个方面。可以说,“三达德”既是中国传统“文化 领导力”的出发点,又是中国传统“文化领导力”所应达 到目标的归宿点。这是因为: 1.崇尚光明大德,发扬崇高德行,追求新民至善的境 界,本来就是“文化领导力”中*核心、*本质、*重要 的内容。人类本来就具有追求“光明大德”的本性,正所 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培植道德根 基,追求光明大道,这是立人之本,也是人的存在与发展 的希望之所在。每时求新,每*求新,每月求新,每年求 新,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升境界,“苟*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