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价值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人员财会知识读本)
作者简介
杜杰,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现供职于某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具有多年的企业管理咨询经验,尤其擅长为客户提供财会咨询和有关风险管理方面的服务。杜杰先生曾负责多家国有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管理咨询工作,对战略与组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等问题具有深入的见解,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专业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导致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的原因来源于两方面:其一,企业的主观意识所 致,如内控失效而无法防范财务报告的错报或漏报、存在超越内部控制之上 的舞弊行为等;其二,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会计方法选择的多样性以及会 计准则本身的不完善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基础。同时,立法与执法上的缺 陷,也从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 1.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是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对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的研究有许多机构,著名的全美反欺诈财务报告委 员会(Treadway委员会)就是其中之一。据Treadway委员会研究发现,在所研 究的欺诈性财务报告案例中,大约50%是因为内部控制失效的缘故。内部控 制的本意是有助于企业实现其业绩和利润目标,防止资源损失,提高财务报 告的可靠性,督促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企业名誉受到损害以及受到 其他不良影响。但是,“内部控制失效”则使内部控制在防止财务报告中的 并非无关紧要的错报或漏报被预防或侦测出来的可能性十分微小,从而导致 财务报告信息失真。它具体包括在公司层次、交易层次和一般性计算机控制 的各个层面出现了内部控制的缺陷,从而导致财务报告信息的不可靠。 2.企业的舞弊行为是导致财务报告信息不真实的关键因素 尽管上述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但是,控制可能因 为两个以上的人相互勾结而趋于无效,而经理层有超越内控系统的权力则可 能直接导致舞弊行为的发生。从会计角度出发,企业的会计信息要求与经济 事项的经济实质相一致,会计人员对经济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原始凭 证,原始凭证是证明经济业务、经济事项发生存在的法律依据,若发生舞弊 行为,则通过虚假的事项或交易隐匿或伪造原始依据,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 的核算将是不完整的或是歪曲的。 3.会计信息加工过程中大量的主观因素是财务报告信息模糊的根源 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是一个综合信息,在此之前必须对信息进行确认 、计量、记录和整理等加工处理,而在这过程中,人为的主观判断和估计是 必不可少的。如何在会计处理的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最好的一个,如何把握 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如何对一些新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等问题都 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对于同一经济事项,不同的会计人员可能采用不 同的处理方法,其结果也就必然不同,在会计工作中主观因素无处不在,会 计信息的模糊性与生俱来,无法根除。 4.货币计量假设是财务报告信息模糊的重要原因 会计报表上所列示的信息都是以货币表示的绝对值,给人一种精确的印 象。其实,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报表上所反映的信息才能够代表实际情况 。因为货币计量假设往往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所提供的信息并不精确 ;其次,货币性信息并不能描述公司所有的经济事项,有关公司的经济信息 不仅包括货币性信息,还包括许多非货币性信息,货币计量假设模糊了信息 使用者的视线。P.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