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哈尔滨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6.10
折扣购买: 情绪心理学
ISBN: 9787548448853
张耀翔,中国心理学会前会长,湖北汉口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任教,著有《感觉心理》《情绪心理》等。
第一章 什么是情绪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还是指狭义的爱情而言。其实各种情绪一人莫不俱备。说某情绪在某个人或某种族身上不发达是可以的,说在他们身上完全缺乏,则除极少数变态情形(尤指白痴)外,从无其事。因为情绪起于生活的变化,吾人生活既不能绝对单调,至少也不能逃避得、失、荣、辱、生、死诸情境,自然不免常有喜、怒、哀、惧诸情绪的发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这是庄子的养生哲学,但寻常人都办不到。“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李后主词),就是专制时代的帝王也免不了愁恨。 各家对情绪的界说很不一致。有的说它是许多感觉的聚合;有的说它是过去苦乐联想的再生;也有的说它是意志力量的一种,有特殊行为的倾向。就中以近人伍德沃思的“一般机体的骚扰”和华生的“多量机体变化的反应”两个界说较为清楚,引用的人最多。其实这种解释,中国数千年前早有人道破。形而上的研究,尤指情性,是中国古代学者所最注重的一个研究。他们有些地方确实见得到。作者至少发现三人对情绪的定义,与现代西洋心理学者所拟的不谋而合。 最早的一位是《关尹子》作者(是尹喜或他人让史学家去考证, 我们只要知道他是千载以前的古人就够了),他说:“情,波也; 心,流也;性,水也。”这个比喻是何等切当。他所谓“性”,就是指 有机体的平时状态。这状态像江河的水,虽然时刻在流动,但在无风时是很平静的流动。他称这流动状态为“心”,现代的人则称它为 “意识”或“思想”。名称虽异,所指则同。现代心理学家詹姆斯也称“心”为“流”。“思想流”便是他倡出来的一个名词。“情” 是一种非常流动,好像平静的水遇到了大风而起的波浪。水的扰乱叫作波浪,有机体上的扰乱则叫作情绪。大风是指情绪的刺激。 第二位是宋朝程颐。他说:“性之有动者谓之情。性之有喜怒犹水之有波浪。”第三位是朱熹。他说:“性是未动,情是已动, 心包含已动未动。”三人对情绪的解释大致相同,不过一个比一个说得更清楚些。“情绪”的英文字emotion,在字典上的普通解释为agitation(扰乱),disturbance(骚扰),并且本身显然包含一个 “动”(motion)字。从英文“情”字里看出“动”的意义不难, 从中文里看出则非大用心思,实际观察不可。 懊悔 懊悔是对自己的行为不满意。自觉心发达,能做内省功夫的人才有。人类的行为每因悔恨而改善。宗教家导人按时作忏悔祷告,在神前坦白承认自己的罪过,于修身确有帮助。祷告方式又以各人自由陈述为上,背诵祷告文的效果不大。譬如和尚诵经,一字不懂,或懂而不加思索,虽诵千遍也是徒然。存心向善的人不必采取宗教仪式,作自我检查亦可。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便是不涉宗教的悔改。他的办法很具体,就嫌范围太窄。吾人可采用其方法,随境遇变更其内容。做日记,清夜自思,作忏悔录,都是这一类方法。有些人从未做过内省(与道德有关者亦称“反省”),也不知道怎样做。内省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可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并且给人这种训练,他日可应用到个人修养上。 孔子门人蘧伯玉自谓“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可惜他没有将那许多年的过失具体写出,指示后人。罪过人人都有,肯承认、知悔改者不失为君子。从前文人代人作传,一味隐恶扬善。今后做自传的人应革除这种陋习。假若无功可夸,至少可将平生悔恨之事逐一记下,并指明应采步骤,留作来者鉴戒,也是报答世人之一法。这种著作等待晚年或死后发表亦可。 忧虑 忧虑是痛苦的想象,也是恐惧的一种。当心思闲散、想有所举动而不能时,忧虑很容易发生。忧虑是代替反应——代替身体活动。不爱活动的人最多忧。“起来做点事”是消灭忧愁的良法。 忧虑成了习惯的人,对极微的事故也寝食难安。无事也要找点不相干的事来忧。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又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乐也?范仲淹答得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前者未免太早,后者永无机会。 大概人所忧虑的事不属既往,便属将来,忧虑现在的倒少。让过去的事过去。已埋的尸何必再掘起呢?忧虑将来等于自掘坟墓。邵子有两句话最明达:“夏去休言暑,冬来始讲寒。”为人一定要忧虑的话,也只忧虑现在呵。 其实忧虑现在又有什么益处呢?忧虑始终于事无补。从前费子阳对子思说:“吾念周室将灭,涕泣不可禁也。”子思说:“然今以一人之身,忧世之不治,而涕泣不禁,是忧河水浊而以泣清之也。”人的大宗忧虑都可作这般看。忧虑不但无益,且伤身心,破坏有机组织。愁人食难下咽,睡不成眠,面黄肌瘦,气息微弱,乃极平常征象。极端忧虑可使人发狂而死。俗以“断肠”形容忧虑过度,不是没有原因的。如将可忧之事当作一难题看,用冷静头脑,加以分析研究,好像数学家谋解答某算学问题,或文人想猜中某灯谜一样,可忧之事往往能得到一解决。问题都要用思想解决。情感占优势的人不能同时用思想。用了一番思想还不能解决的话,正可暂时丢开, 或付之一笑。幽默的态度在这里用得着。不是我无能,实在是题目太难,恐怕旁人设身处地也解决不了。我这时只好以不变应万变了。 极端情绪 极端情绪,例如极乐、痛恶、过度忧虑等,可扰乱交感神经的一切作用。缪勒曾叙述一青年女子失恋,痛哭数日。这几天内所吃的东西都呕吐出来了。她并没有绝食的意思,实在是胃囊不能容纳。达尔文也记载一青年男子,乍听见要得到大宗遗产,面色忽然变白,过了一会才表示各种愉快,最后将胃囊中全部东西呕吐出来。古人有“乐极生悲”一句话,迷信家拿因果报应的话附会它,其实这话也有它的生理根据。失色表明循环受了扰乱,作呕表明消化受了扰乱,二者都起于交感神经的受扰。后者又起于神经中枢的受扰。神经中枢受强烈刺激则起强烈变化,无论在感觉方面是哀、怒、喜、惧或其他情绪。这变化影响交感神经,使失其统辖各部器官(消化器、循环器、排泄器等)的能力。 移动互联时代人们的情绪越来越容易失控,想要战胜情绪,就要了解情绪,做到知己知彼,对症下药。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妙趣横生的案例讲述了情绪是如何产生和运作的,以及如何快速有效化解负面情绪和激发正面情绪。本书文笔洗练,视野宏阔,简洁易懂,兼具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