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税官

中国好税官
作者: 编者:中国好税官编委会|责编:黄金敏
出版社: 五洲传播
原售价: 23.80
折扣价: 12.90
折扣购买: 中国好税官
ISBN: 978750854431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施星灿 映照初心使命的镜子 2014年2月3日,被誉为“ 信念老人”的施星灿走完了 人生最后旅程。离世前,他 仅给女儿留下8个字的遗嘱 :“女儿保重、一切从简!” 追悼会上,恩施州3000多 名党政干部和各界群众自发 赶来为他送别。 施星灿是抗美援朝的功 臣,曾12次立功受奖,获得 金日成勋章。在最惨烈的七 峰山战斗中,他是全连仅存 活的3名战士之一。1966年 4月,这位九死一生的战士 放弃留京工作机会,主动申 请转业到偏僻的湖北省恩施 州利川市文斗区,从事基层 财税工作。在艰苦的环境中 ,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和军 人本色,艰苦奋斗,不辱使 命,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 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限 热爱,成为飘扬在武陵山区 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2019年7月,国家税务总 局党委再次发出通知,开展 向施星灿同志学习的活动。 2019年8月,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 追授他为“全国税务系统先 进工作者”。同年,以施星 灿为原型的电影《武陵山上 的星光》在全国院线同步上 映,施星灿由此成为税务系 统映照初心使命的一面镜子 。 矢志不渝坚守信念 “从入党那天起,我就选 择了永远跟党走,这么多年 我的理想信念从来没有动摇 过。”这是施星灿在党支部 会上常讲的一句话。 施星灿出身贫寒,青少 年时期在地主家做过短工, 给资本家当过苦力,被日本 人抓去修过碉堡。经历了苦 难人生的他,后来参加新四 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才 找准了人生方向,并树立了 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 施星灿有个好习惯,就 是每天坚持政治学习雷打不 动。他说:“只有学习,眼 睛才能更亮,方向才能看得 更准”。多年来,他每天坚 持读书看报,收听收看《新 闻联播》,结合工作实际撰 写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和 心得体会。年纪大了后,他 每天就用放大镜读书看报, 从未间断过一天。党的十七 大召开时,他还以普通党员 的身份给组织写信汇报思想 ,提出加强党建工作的好建 议,以此表达对党的深厚感 情。 施星灿有一个让人震撼 的“红色”客厅,客厅内的装 饰是他坚定政治信仰的真实 注解。在简朴的客厅里,陈 旧的沙发背后是一幅红色喷 绘,上面是天安门和毛主席 头像,靠窗两边的两块标语 牌格外引人注目:“没有共 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 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施星 灿说这是家里最好的装饰, 他要把对党的信念融人生活 中的分分秒秒。 施星灿有三件“宝贝”: 一枚金日成勋章;一件60年 前刚参军时候的卡其布上衣 ;一个刚参加财税工作时发 的黄挎包,黄挎包上“为人 民服务”几个红字依然清晰 可见。从这些“宝贝”中,我 们依稀可见他充满传奇的人 生轨迹和坚定的政治信仰。 为什么这么多年后,这个“ 老典型”仍然能让税务系统 和湖北省人民感动,成为引 领时代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 杆?究其原因,是施星灿经 受住了时间考验,在时代变 迁中,用自己无声的言行, 回答了共产党员是“先进一 阵子”,还是“先进一辈子” 的问题。 扎根山区终身无悔 1966年,施星灿转业有 三个选择:一是随妻子落户 北京,二是回到江苏老家, 三是支援西部贫困山区。面 对多种选择,施星灿向组织 表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就应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于是,他带着北京的新 婚妻子来到湖北省县城海拔 最高的利川,在文斗区从事 基层财税工作。 文斗是离县城最远、海 拔最高的乡镇,经济十分落 后,当时群众的生活是“手 捧一只碗,装满一碗汤,白 天喝太阳,晚上喝月亮”。 转化角色到新岗位后,面对 当年区财税收入还不到1万 元的工作现状,为了完成税 收任务,时任财税所指导员 的施星灿,曾经为了1.5元 的屠宰税徒步几十里,3次 爬上1700多米海拔的高山 ;为了收几十元的加工税收 ,施星灿连续15天给纳税人 做工作,为的是多给当地增 加一点财政收入。 施星灿深知这么一个道 理:只有小河有水,大河才 能满,没有经济作支撑,税 收就成了无源之水。为此, 他大胆改变传统收税方式, 根据当地实际向区领导提出 “高山发展烤烟,平坝发展 果园”的税源建设思路,得 到区里的大力支持。区里给 财税干部配发了胶靴、电筒 、斗笠和蓑衣,支持他们上 高山、下平坝发展税源。在 分配驻点的时候,施星灿总 是让别人先挑,自己拣最难 啃的“硬骨头”。 发展烤烟是一项新的产 业,如果考虑不周,就会使 群众产生心理负担。为了做 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减少大 家的顾虑,施星灿不顾天寒 地冻,在白雪皑皑的车罗洞 ,在春寒料峭的铁炉寨,在 暴雨如注的青龙嘴,在秋风 萧瑟的武陵村,到处都留下 了他深入千家万户的足迹。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