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我的专业成长手记)

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我的专业成长手记)
作者: 刘波
出版社: 宁波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20.69
折扣购买: 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我的专业成长手记)
ISBN: 9787807437406

作者简介

刘波,男,1978年12月出生,2001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学系教育管理本科,同年8月进入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工作。现为仁爱中学教科室主任、学校教师读书社社长,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级教师,宁波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首届十佳作者,并担任《德育报》特约记者、《教师博览》首批签约作者、《中国教师报》教师读书写作俱乐部副会长。 目前已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德育报》《教育信息报》《教育时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博览》《教学月刊》等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教育随笔100多篇。

内容简介

“抬头看天”让研究“胜人一筹” 2008年1月,我撰写的《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幸福课”的实践与思考》 获得了宁波市第八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这次评选 是宁波市开展此项论文评选以来唯一一次设立奖金和奖品,因此,本次评 选的获奖比例是历次评比中最低的,全市只评出6名一等奖,我有幸忝列其 中。 这次评选,我是冲一等奖而去的,果然成功入围。当时,积极心理学 刚刚成为热门话题,美国哈佛大学的“幸福课”成为哈佛最受欢迎的课, 而在英国的威灵顿公学也进行了“幸福课”的尝试。我将“积极心理学” 和“幸福课”这两样新鲜元素结合自己近八年的教学实践写成的论文,分 量自然够重。 当时,各大媒体有关“幸福课”的报道引发了我的关注。2007年以来 ,《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报纸报道了哈佛“幸福课”奇迹 的新闻。2006年,美国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 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泰勒博士一下子 成为了“哈佛红人”。2007年11月,“哈佛红人”泰勒博士的著作《幸福 的方法》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引进出版。“成功只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 ,这是“幸福课”的主要主张。所谓“幸福课”,其实就是积极心理学。 从“幸福课”红遍哈佛可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无独有偶,《中国教师报》也曾刊发过一篇题为《“幸福课”让学生 获得完美人生》的文章,介绍了英国最顶尖的私立学校之一——威灵顿公 学从2006年9月起,给该校14—16岁的学生每周上一节“幸福课”。威灵顿 公学的“幸福课”旨在增进学生获得完美人生的可能性,课程涉及如何获 得更多的幸福体验,如何获得健康身心、成就感和永叵的友谊。 2007年10月23日,人民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等主流网站转载了《中国 式的“幸福课”究竟在教点什么内容?》一文。文中,上海市中小学心理 辅导协会理事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增强认为,现在国内中 小学开设的各类心理辅导课,和国外的“幸福课”类似,关注学生的心灵 目的是帮助学生开发潜能、树立信念、创造积极的自我。2007年11月,吴 增强老师来宁波讲学时,我就“幸福课”的话题向他进行了咨询,对这个 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这样,借用“幸福课”的金字招牌,心理健康活动课如何更好地让学 生拥有更多的幸福体验,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这样的心理课则更有吸引 力。 同时,国内媒体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进行了多次报道。2007年6 月13日,《教育文摘周报》发表了《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方向——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始在全国推广》一文 。2007年7月7日,《中国教育报》又发表了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 育能带来啥》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第9期也刊登了该杂志社常务副主编陈虹撰写的文章——《大力推进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始人孟万金教授》 。2008年1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也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模式”的专题研讨会,来更好地扩大这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影响力。可 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成为今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旋律”。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孟万金教授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算起,中国的心 理健康教育至今也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遗憾的是,不论是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当前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还是电视台开播的各种心理访谈 节目,大多是以“心理问题”为专题,首先摆出当事人在生活、学习、交 友、娱乐或事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继而对这一“心理问题”进行探 讨并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联想,然后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最后 当事人和参与者统统达成共识。这种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暴露出一种深层 次误区,即把心理健康等同于没有心理问题。 2007年12月10日,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主流媒体《德育报》头版的“ 区域亮点”栏目,以《上“幸福课”,从娃娃开始》,用较大的篇幅介绍 了宁波市大力推进和普及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情况。可见,宁波市大力推进 “幸福课”的做法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 这几年,我也切身感受到了宁波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宁波的心 理健康教育以大力推进和普及心理健康活动课为抓手,切实推进了发展性 的心理健康教育。换句话说,在宁波的整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势喜人的 大背景下,“幸福课”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普及。 认真拜读了这些文章以后,我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自己 以前一直在实践的“快乐”导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是可以纳入到积极心 理健康教育模式中的。自己只是在无意中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原则 ,却幸运地踏进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大门。的确,如何让心理健康 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去, 真正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心理健康教育实 践指明了方向。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党的好政策的“关照”。“加强和改进思想 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党的十七 大报告中首次出现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字眼。此前的十六届六 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也明确提出,“注重促进入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引导人们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人与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中央以文件的形式把心理和谐和心理疏导提高到如此高度,足以见得新 形势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心理和谐的重大意义。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心理和谐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 教育也将更具有魅力。因此,我们每一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要做到将 “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推进和谐社 会的建设。“幸福课”也必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大有所为。 作为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当自己所教授的课成为“幸福课” ,除了内心的激动之外,更感受到一种责任感。那就是如何通过心理健康 活动课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更好地 让学生得到心理和谐。 “幸福课”的研究能获得市一等奖,这说明我的做法得到了认可。但 是,得奖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终止,反而更需要精益求精。2010年4月,在原 先基础上继续完善的《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幸福课”的实践与思考》作为 封面标题文章发表在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4月下半月刊。P17-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