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龙陵会战

1944--龙陵会战
作者: 余戈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9.60
折扣购买: 1944--龙陵会战
ISBN: 9787108059819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那么,腾龙桥方面的危机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 如前所述,6月8日至10日,第87师先是派第259 团一个加强连(附工兵一排),后又派第261团第3连 掩护工兵一连前往破坏腾龙桥,均因未带炸药或炸药 不够而未遂。尔后,郭营(第1营)即以第3连扼守公 路,主力位于邦腊掌附近——该营后来解释,“在当 时使用的地图上,邦腊掌靠近公路,但后来发现实际 上距公路有7公里之遥”。 自11日始,从腾冲沿腾龙公路南下的松井部队主 力(松井秀治指挥的第113联队第2、3大队)约1500 人,携火炮7门,中途结合汽车(3辆)往返运输,向 龙川江上的咽喉要津腾龙桥疾进。因雨道路泥泞,载 重汽车不能疾驶,12日下午联队本部及通信中队首先 前出到龙川江岸。松井大佐前进到江岸时,先遣队( 原田第2大队)已驱逐渡河点南岸之中国军队,并占 领了该地附近,渡河点的桥梁(腾龙桥)尚在。另外 尾追的第3大队(荻尾大队)及其他部队也于12日深 夜到达。此时正值雨季盛期,无日不雨。江水日见增 涨,道路、原野步行艰难,雨雾打湿被服,深夜寒风 刺骨。 13日天亮后,松井部队开始侦察敌情、地形,研 究以后的攻击要领。此时龙陵方向不断传来激烈的炮 声。 第87师战斗详报记,第3连此时扼守铁链桥附近 ,而实际上该连的位置在那乃村(邦腊掌温泉稍后) ;第1营主力的位置也不在邦腊掌,而在大松园。 据当地史料载: 日军未过桥前,即有群众向该连罗连长报告:“ 有大量日军向龙陵开来。”该连长不信。第二次又有 人报告:“敌人已渡江向那乃来了。”该连长仍不信 。在该连吃饭时,第三次有人来报告:“敌人离这里 很近了!”该连长还是不信。有一名中尉排长警惕性 较高,连忙吹哨下令第1排进入阵地。第1排尚未出屋 ,日军已端着刺刀冲人,两排人遂成为日军砧上之肉 ,悉被歼灭。随后,位于其后方大松园的第1营在不 知敌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也遭日军击溃。 按说,第261团第1营第3连失守那乃责任非常严 重,然而奇怪的是,在7月中旬第11集团军调查腾龙 桥失守的责任时,连长罗某提供了一份翔实的作战记 录,何时发现敌情向营长报告,何时丢掉排哨、连哨 ,以及三次请求援兵和营长派来援兵的时间都有详细 记录。因此,上峰认定责任不全由连长一人负责,未 判罗某死刑。看来问题出在第1营营长郭某身上。 第11集团军第11兵站分监部工作人员李铁,据听 闻记述了如下故事: “1944年6月中旬的一天,驻龙陵猛冒的第11集 团军总司令部接到情报,说从腾冲被击溃的一股日军 ,向龙陵方向逃窜,经大蒲窝向龙江逼近,很可能偷 袭腾龙桥。总部立即命令第71军派出部队封锁腾龙桥 ,若发现敌兵立即就地围歼。第71军司令部指示第87 师去执行这个任务。师部指令一个团,团部指令一个 营,营部指令一个连,最后封锁腾龙桥的仅仅是一个 排。到夜里12点左右,日寇终于出现了,用火力搜索 并向桥上冲锋。由于天黑又下着蒙蒙细雨,来敌多少 也不晓得。封锁江桥的一排官兵被打死了几个,其余 的便往后撤。敌人乘胜冲杀过桥,往龙陵方向追去。 这时只听到敌人枪声密集,连、营、团部都不清楚到 底有多少敌人,混乱中也往后撤了。连师部、军部都 动摇了……后来,第87师把执行任务不力的营长逮捕 ,送保山长官部军事法庭处理。” “师部指令一个团,团部指令一个营,营部指令 一个连,最后封锁腾龙桥的仅仅是一个排”,这种麻 痹大意、不以为然的状态,与6月8日以来该师部队在 该方向的作为极为吻合。 而第87师战斗详报的记述是:“13日夜由腾冲南 下之敌共约千余,强渡龙川江后向我261团第1营阵地 猛攻,经半日之激战,第3连以兵力薄弱,阵地为敌 突破;敌分两路继续向我压迫,一部向百家寨方向前 进,主力则沿腾龙公路经邦乃南下。” 此外,第87师战斗详报中又痛切地指出:“地图 为指挥依据,滇西地图错误之大,有非吾人所可想象 者。此次之失败,测量机关亦应受相当之惩处,此所 谓败于平时者,是也。”详报中称,当时第261团第1 营主力及团直属部队奉命控置在邦腊掌附近。“该地 在地图上系靠近公路,而实际则距公路七八公里,丛 林密布,山岭错综,联络困难,指挥不便。当第3连 正面被突破时,因已无法应援,致令敌以一部掩护侧 背,主力突破公路,迫近5310、5412附近,予我主力 以重大威胁,以致前功尽弃。”并且,还以探讨口吻 评述道:“其中值吾人研究者,为261团主力究应控 置于师命令中指定之邦腊掌,亦应以任务为基础而独 断行动,扼守腾龙公路要点之邦乃,以达成截断公路 之任务?若以遵守命令立场言之,固前者为是;若自 指挥术运用之妙观之,则采取后者为宜。” P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