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脉
作者简介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早在“文革”灾难时期,针对当时以戏剧为起点的文化极端主义专制,勇敢地建立了《世界戏剧学》的宏大构架。灾难方过,及时出版,至今三十余年仍是这一领域唯一的权威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同时,又以文化人类学的高度完成了全新的《中国戏剧史》,以接受美学的高度完成了国内首部《观众心理学》,并创作了自成体系的《艺术创造学》,皆获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推举为当时中国内地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并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国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荣誉称号。 二十多年前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所写作品,既大力推动了文物保护,又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体,模仿者众多。 二十世纪末,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了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遗迹。作为迄今全球唯一完成全部现场抵达的人文学者,一路上对当代世界文明做出了全新思考和紧迫提醒,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他所写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在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近十年来,他凭借着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资源,投入对中国文脉、中国美学、中国人格的系统著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杂志等机构一再为他颁奖,表彰他“把深入研究、亲临考察、有效传播三方面合于一体”,是“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 自二○○二年起,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华盛顿国会图书馆、联合国中国书会讲授“中华宏观文化史”、“世界坐标下的中国文化”等课题,每次都掀起极大反响。二○○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陈羽)
内容简介
中国文脉 一 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 命潜流和审美潜流。 这种潜流,在近处很难发现,只有从远处看去,才能 领略大概,就像那一条倔犟的山脊所连成的天际线。 正是这条天际线,使我们知道那个天地之大,以及那 个天地之限,并领略了一种注定要长久包围我们生命的文 化仪式。 因为太重要,又处于隐潜状态,就特别容易产生误会 。因此,我们必须开宗明义,指出那些最常见的理论岔道 ,不让它们来干扰文脉的潜流—— 一、这股潜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官方主流; 二、这股潜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民间主流; 三、这股潜流,属于文学,并不从属于哲学学派; 四、这股潜流,虽然重要,但体量不大; 五、这股潜流,并不一以贯之,而是时断时续,断多 续少; 六、这股潜流,对周围的其他文学现象有吸附力,更 有排斥力。 寻得这股潜流,是做减法的结果。我一向主张,研究 文化和文学,先做加法,后做减法。减法更为重要,也更 为艰难。 减而见筋,减而显神,减而得脉。 减法难做,首先是因为人们千百年来一直处于文化匮 乏状态,见字而敬,见文而信,见书而畏,不存在敢于大 胆取舍的心理高度;其次,即使有了心理高度,也缺少品 鉴高度,与多数轰传一时的文化现象相比,“得脉”者没 有那么多知音。 大胆取舍,需要锐利斧钺。但是,手握这种斧钺的人 ,总是在开山辟路。那些只会坐在凉棚下说三道四、指手 画脚的人,大多不懂斧钺。开山辟路的人没有时间参与评 论,由此造成了等级的倒错、文脉的失落。 等级,是文脉的生命。 人世间,仕途的等级由官阶来定,财富的等级由金额 来定,医生的等级由疗效来定,明星的等级由传播来定, 而文学的等级则完全不同。文学的等级,与官阶、财富、 疗效、传播等因素完全无关,只由一种没有明显标志的东 西来定,这个东西叫品位。 其他行业也讲品位,但那只是附加,而不像文学,是 唯一。 总之,品位决定等级,等级构成文脉。但是,这中间 的所有流程,都没有清晰路标。这一来,事情就麻烦了。 环顾四周,现在越来越多的“成功者”都想以文炫己 ,甚至以文训世,结果让人担忧。有些“儒商”为了营造 “企业文化”,强制职工背诵古代那些文化等级很低的发 蒙文言;有些电视人永远在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早就应该退 出公共记忆的文化残屑;有些当代“名士”更是染上了古 代的“嗜痂之癖”,如鲁迅所言,把远年的红肿溃烂,赞 之为“艳若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