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靠谱

马克思靠谱
作者: 编者:内蒙轩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0.30
折扣购买: 马克思靠谱
ISBN: 9787506091435

作者简介

本书的编写者都是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和传媒领域的少壮派代表人物,观点新锐,叙说方式贴近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轻人。主创团队包括: 钟君,70后,坊间被誉为中国申论第一主讲人。 张明明,80后,笔名“哲不解”,清华大学哲学博士,网络红人, 卢刚,80后 ,多家媒体的特约撰稿人。 冯伟,80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卓丝娜,80后,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编导。作为《马克思是个九零后》的作词者,串红网络。

内容简介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的一个 犹太律师家庭,小正太马克思才华横溢,在家里备受 宠爱。中学时的马克思成绩优秀,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十七岁时就把“为人类幸福而工作”作为自己的人 生梦想。然而中学毕业进入波恩大学的马克思,却从 三好学生变成了一个“坏”小子。 1835年,马克思遵照父亲亨利希的安排,进入德 国波恩大学法律系读书,希望毕业之后成为一名律师 。但是,马克思在波恩大学并没有好好学习,而是花 钱大手大脚,经常花天酒地,从他和父亲的通信来看 ,马克思在波恩大学一年花掉了700塔勒。700塔勒是 什么概念呢?当时的富家公子一年也不过花掉500塔 勒,而且马克思后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主编《德 法年鉴》,那时候他一年的薪水也才500塔勒。而且 ,有了一年500塔勒的收入,燕妮的父母可以放心地 让自己的女儿和马克思结婚了。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 来算,现在相当于140000人民币。 由此可见,马克思一年就花掉700塔勒,确实可 以算得上非常挥霍了。当时马克思没有工作,这些钱 当然需要掏父亲的腰包。马克思就把那些账单寄给自 己的父亲,父亲当然很生气,就在信里骂自己的儿子 ,说这些账单是“未结算的卡尔式账单”。 有趣的是,2012年的时候,著名的英国广播公司 (BBC)制作了一套纪录片,名叫《货币大师》,介 绍了对20世纪影响最大的三位货币理论家,马克思就 是其中一位。但马克思这位货币理论大师一辈子都在 和自己支付不起的账单打交道,也从来没有算清过这 些账单。这一点在马克思上大学的时候就表现得很明 显了。 更让老马头疼的是,小马在大学期间还加入了一 个叫“特里尔同乡会”的组织,最后他还成了这个组 织的头儿。这个同乡会就像是咱们在大学里的老乡会 一样,总组织一些聚会活动,但是他们聚会的地点, 就是在波恩各地的酒馆里。酒后他们偶尔还要和其他 学生打架决斗,甚至还曾被学校关过24小时的监禁。 这样看起来,这个时期的马克思貌似一个十足的 “坏”小子,甚至像个“不良”青年,但实际上,马 克思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亨利希本人就深 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熟读伏尔泰、莱布尼茨和牛顿等 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亨利希的思想立场,为他的儿子 马克思营造了一个现代人文主义的思想环境。亨利希 热爱古希腊艺术,喜欢莎士比亚,喜欢歌德、席勒等 浪漫主义艺术家,语言天赋很好,拉丁文、希腊文、 法文都学得不错,正经是个有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的 文艺小青年。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一生都对自己的父 亲景仰备至。据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回忆,马克思在 晚年的时候,经常念及他的父亲,随身携带一张父亲 的照片。甚至马克思逝世的时候,他的胸口还放着这 张照片,后来恩格斯把亨利希的照片放进了马克思的 棺材中。 话再说回来,老马看着自己的儿子在波恩大学胡 闹,知道这不是办法,就安排马克思转学去了柏林大 学。老马曾经公开表示过:“我不仅批准我的儿子卡 尔?马克思这样做,而且我希望他能在柏林大学继续 他在波恩大学开始的法律和公共管理课程。”搬到柏 林是马克思生活中的一项重大变动。柏林和莱茵城市 波恩相比完全是两个世界。 转学之后,小马的精神面貌的确得到了改变,从 无望的酗酒文青变成了靠谱的学术宅男。这也让世界 上少了一个诗人,多了一个大神级别的大牛思想家。 在这个阶段马克思大量读书,并且自学英语和意大利 语,翻译了那个提出著名“塔西佗陷阱”的古希腊历 史学家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和奥维狄乌斯的《 哀歌》等名著,甚至还想建立一个法哲学体系。为此 他写了三百多页的书稿,翻译了大量的著作。此刻的 马克思,小宇宙完全爆发。这个坏小子来了一次华丽 丽的转身。马克思青年时代这个转身是怎么实现的呢 ? 马克思之所以能从“坏”小子转变成大学霸,这 里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从外因来说,柏林大学严 谨的学风让马克思一改从前的浮夸,开始专心于学术 研究。柏林大学又名洪堡大学,自从1810年建校开始 就一直是德国的最高学府,可谓是大师辈出,群星璀 璨。黑格尔甚至曾经说过,没有洪堡大学,就没有光 辉灿烂的德意志文明。和马克思同时代的哲学家费尔 巴哈,也曾经在柏林大学读书。他说,柏林大学学风 太好了,这里的学生没有不认真读书的,也从不考虑 什么喝酒打架的事情,和柏林大学比起来,德国其他 大学简直就是酒馆。显然这次转学对马克思影响较大 。马克思自从解锁了柏林大学这个新地点,就像玩游 戏开了外挂一样,开始拼命地读书。 从内因来说,马克思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视精神 追求的人。他从小博览群书,而且志存高远,十七岁 的时候语出惊人,说自己要“为人类幸福而工作”, 这是何等抱负和胸怀! 马克思刚上大学的时候,是康德和费希特的铁杆 粉丝,甚至曾经想自创一个抽象的哲学体系。后来马 克思觉得这两个偶像太务虚了,他们总是像在做数学 题目,用一个原理来证明另外一个原理,那么抽象的 原理和具体的事实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不考 虑这个问题。以至于马克思写了首诗来讽刺他们,诗 的第一句就是“康德和费希特在太空中飞翔”。 “在太空中飞翔”,说得挺美,但不就是讽刺他 们不切实际、不接地气嘛!不过,讽刺归讽刺,马克 思自己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一时郁闷得竟然病倒了 。在养病期间,马克思又读 了一遍黑格尔的著作,发现黑格尔的辩证法恰恰 可以解释抽象的原理是怎样一步步转化为具体的现实 的,这就克服了康德哲学中抽象和具体的对立,马克 思一下子脑洞大开,病都好了一半。这种思想上的升 华带给马克思强烈的精神快感,他在给父亲的一封信 中描述了自己那种癫狂的状态——脑袋上是乱蓬蓬的 头发,穿着邋遢的外衣,像个疯子一样在柏林的施普 雷河边乱跑,甚至还跑到大街上,看到个路人上去就 是一个拥抱,邀请人家和自己一起庆祝。一般大思想 家,都有点马克思这样的狂热劲头。毕竟对他来说, 追求知识和真理,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马克思的求学经历说明,年轻人的“坏”有两种 ,一种是面对现实的冷酷,放弃青春理想后的自我放 逐和堕落,另一种是怀揣理想,但面对理想和现实的 落差,理想一时难以实现,又想不通而形成的叛逆与 发泄。青春期的马克思就是探索中的叛逆。马克思看 似是个“坏”小子,看似叛逆颓废,但是他从未丢弃 过他的青春理想,从未放逐对人类幸福和世界未来的 思考和探索。他一旦寻找到探索知识的正确道路,就 开始在追梦的道路上奔跑领航,散发出人生灿烂的光 芒。 P2-7 适读人群 :青年读者、思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