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科技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0.30
折扣购买: 万物简介:病毒是什么
ISBN: 9787573903037
[英] 多萝西·克劳福德(Dorothy H. Crawford) 爱丁堡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荣誉教授、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士、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因对医学和高等教育的贡献,在2005年获授大英帝国勋章。曾撰写多部关于病毒的著作。 译者简介: 王朝阳,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专业译者。
虽然人类研究病毒的历史还不满百年,但病毒本身是古老的寄生物,它们的历史和进化也与我们息息相关。 在距今约1万年的农业革命以前,我们的先祖曾作为狩猎采集者生活在游牧小群体中,并且在不同的地点间持续迁移。这些群体人口稀少,但疱疹病毒等持久性病毒依然能旺盛繁殖。显然,这些病毒对人类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适应良好且能耐心等待时机。几乎所有人都会被病毒感染,使其代代相传。这些病毒可能不会构成什么威胁,但随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朝更稳定的农业生活方式转变,人畜共患病的问题接踵而至。许多由家畜传染给古代农民的新病毒使人类受到了严重感染。 自从天花病毒传播给人类后,它已夺走数百万人的生命。土壤肥沃且农业发达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尼罗河、恒河和印度河流域的早期社区中很可能曾发生过天花疫情。当然,公元前3730年左右的古埃及文献中也提到了一种类似天花的疾病,而且某些埃及木乃伊身上也有类似天花的皮损,包括公元前1157年的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有史料记载的首次流行病是公元前430年发生的雅典瘟疫,当时正处于伯里克利(Pericles)领导的雅典人与斯巴达人的战争期间,史称“伯罗奔尼撒战争”。大部分专家认为这场瘟疫由天花引起。当伯里克利通过封闭雅典城来对抗步步逼近的斯巴达步兵时,他在不经意间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繁衍环境。当城市因涌入难民而变得极度拥挤时,病毒随之蔓延。它们在此地肆虐四年并杀死了数千人,包括伯里克利本人。这给雅典人带来了灭顶之灾,而战争的失败预示着希腊帝国的灭亡。 我们知道病毒无处不在,而病毒圈包含了形形色色的病毒。这一贮主必然会不时抛出新的人类病原体。而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准备就绪?具体而言,我们能预测、控制、治疗和预防新的人类病毒感染吗? 我们通过第9章了解了基因组革命对病毒学的影响, 并提供了新的快速诊断检测、靶向疫苗以及专门设计的抗病毒药物。2001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流行为有效使用这些工具提供了示范。当发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时,人们在数月内就完成了基因组测序,并准备了诊断检测。如果病毒再次露出它丑恶的嘴脸,我们随时能提供抗病毒药和疫苗。当更大规模的猪流感大流行于2009年暴发时,也发生了类似情况。人们快速完成了病毒基因组测序,出售用于预防和治疗的抗病毒药,并于六个月内研发出疫苗。尽管如此,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猪流感在被视为威胁前早已从起源点蔓延开来,这表明对疫情暴发的预测可能是这一链条上的薄弱环节。2014年至2016年在西非流行的埃博拉疫情正是这种情况,因为该病毒在疫情暴发约十年前就一直在当地野生动物间传播,而人们对此一无所知。 尽管我们知道大多数新发病毒是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但我们远远不能预测下一种病毒威胁将在何时何地出现。20世纪5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建立了90多个国家参与的全球流感监测网络,目的在于发现可能导致大流行的新流感毒株。但依然是在2009年,当亚洲的H5N1禽流感吸引了全球目光时,墨西哥悄无声息地暴发了H1N1猪流感。显然,研究和监测主要动物宿主体内具有潜在威胁的病毒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方法。但这项工作耗时甚巨且成本高昂,所以少有政府或机构提供研究资金。我们目前应当确保各国均建立监测机制,以便发现新发感染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与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相似,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呈井喷式发展的时代。技术的发展必然推动医疗水平大幅提高,但我们必须避免被这种激情引入歧途,并始终确保研究方向的安全性。我们须通过基础研究阐明对疾病过程的理解,并且必须始终以基础研究为依托,从而在治疗方面取得进步。 ◆ 短短100多页,医学专家就讲清病毒的所有重要知识 ◆ 英国医学微生物学家精心写作 ◆ 想要与病毒这个强敌抗衡,需要先了解它 ◆ 中英双语版,可根据中文正文侧面英文页码5秒内快速定位英文原文 ◆ 万物简介系列是一个可读性强且包罗万千的工具书图书馆 ◆ 每本讲透一个学科,看完一本,就把对应话题了解得明明白白 ◆ 牛津大学出版社自1995年开始出版的一套系列丛书,堪称镇社之宝 ◆ 由世界知名专家撰写,国内专业学者翻译的通识读物 ◆ 由点及面的网状知识图谱,按需阅读,帮助读者足不出户了解关于世界的种种真相 ◆ 书通万物,一本简介,锁定读客科普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