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死因谱及死亡模式的变迁(1975-2020)](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914/18/20230914180044686.jpg)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29.36
折扣购买: 青海省死因谱及死亡模式的变迁(1975-2020)
ISBN: 9787302635178
周敏茹 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近40年。主持建立了青海省死因、肿瘤、伤害、心脑血管事件等慢性病监测系统,熟知青海省居民疾病谱、死因谱,肿瘤、伤害及心脑血管事件等流行特征。青海省医学学科带头人,曾任青海省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医科专家组副组长;2019年被聘为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在中国营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伤害预防与控制分会;青海省营养学会、青海省预防医学会等多个学术团体任职,发表论文50余篇。
第1章 绪论 居民死亡率、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的变化是反映居 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卫 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也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 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 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年龄结构、饮食习 惯、生活方式、环境状况等的重大变化,居民的死因谱 、死亡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本书对青海省1975年、 2006年、2015年及2020年四次死因回顾性调查数据进行 了分析,总结了青海省40多年来死因谱和死亡模式变迁 情况,以期可为青海省卫生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1?背景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摸清和掌握我国居民癌症 的发病情况和分布规律,评价癌症防治研究工作的质量 和效果,在原卫生部领导下,由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 室具体组织实施,在全国29个省(区、市)8.5亿人口 中开展了死亡情况(全死因)调查,即全国第一次人口 死亡原因调查。该次调查覆盖了青海省当时所有市、州 、县的全人群,通过此次调查清楚地描绘了当时青海省 及各地人口中全死因情况,特别是癌症的死亡率水平及 其地理分布。 21世纪以来,随着青海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城 乡居民生活水平、饮食营养、环境状况等发生了实质性 变化,尤其是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 诸多因素影响,城乡居民健康行为和疾病模式随之改变 。为了满足不同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工作需要,青 海省于2006年参加了由原卫生部和科技部组织的居民死 亡原因调查工作,即全国第三次人口死亡原因调查, 2015年及2020年原青海省卫生计生委及青海省卫生健康 委又分别选择全省不同地区组织开展了死因回顾性调查 工作。 1.2?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1975年、2006年、2015年及2020年全 省四次死因回顾性调查数据,调查方法、内容、时间及 质控如下。 1.2.1?抽样方法及调查地区 1)样本的抽取原则 除1975年为青海省全省全人口调查外,2006年、 2015年及2020年三次调查样本县(区)的抽取是依据自 然环境、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等多个指标的综合因子为 标识,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抽取。经拟合优 度检验,三次调查的样本对青海省居民的人口社会学特 征分布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为便于分析不同时期不同 地区的居民死因情况,四次调查的调查地区可分为城市 地区(简称城市)、农村地区(简称农村)和牧业区( 简称牧区)三类地区,其中城市包括西宁市城东区、城 中区、城北区及城西区;农村包括西宁市湟中区(县) 、大通县、湟源县,海东市六县(区);牧区包括除上 述地区以外的所有地区。 本书符合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任务,在动态收集与系统分析青海省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死亡原因及其变动规律,对正确制定疾病控制规划、合理配置全省卫生资源、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