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传(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二章从太原留守到大将军 李渊做了太原留守,有了起兵反隋的基地。尽管 他蓄谋已久,早已有了取隋而代之的野心,但他还是 尽量不露声色,好像若无其事一样。实际上他从各个 方面进行准备,在他认为条件成熟以后,誓师起兵, 开始了反隋的行动,李渊由隋朝的太原留守而成为反 隋的大将军了。 第一节 准备行动而不露声色 在全国反隋的浪潮日益高涨的时候,力劝李渊起 兵反隋者接二连三,他故作镇静,既不表示起兵的打 算,又对力劝者颇有好感。在大势所趋的时候,他顺 水推舟,成为顺从众议的英雄。 (一)早有取隋而代之的意图 当李渊去做太原留守的时候,被隋炀帝的暴政所 激起的农民起义军,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蓬勃发展。翟 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已在中原大地屡战屡胜,逼 近东都(今河南洛阳),致使“号为名将”,“威振东 夏”的张须陀也被打得落花流水,全军覆没。张须陀 被杀以后,“所部兵昼夜号哭,数日不止,河南郡县 为之丧气”。豫章(今江西南昌)的林士弘,由于大败 隋军,“豪杰争杀隋守令,以郡县应之。其地北自九 江,南及番禺,皆为所有”。江淮的杜伏威,河北的 窦建德,也无不节节胜利,使隋炀帝束手无策。在统 治集团内部,杨玄感的起兵,已是分崩离析的预兆。 在这种危机四伏的情况下,隋炀帝已无力控制全国局 面,李渊看到时机成熟,就大肆发展势力,壮大自己 ,准备独树一帜了。 李渊另有打算,不是偶然的,早在他为太原留守 的前四五年,也就是农民起义开始爆发,隋炀帝正在 进攻高丽的时候,他就开始有取隋而代之的想法了。 例如,当宇文士及投降唐朝的时候,李渊对裴寂说: “此人与我言天下事,至今已六七年矣,公辈皆在其 后。”宇文士及与李渊确实早已有了很深的关系。当 李渊为殿内少监,士及为奉御时,二人即“深自结托 ”。后来,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率领江都(今江苏 扬州)隋军北返,宇文士及随其兄宇文化及到达黎阳( 今河南浚县)时,李渊即“手诏召之”,宇文士及“ 潜遣家僮间道诣长安申赤心,又因使密贡金环。”李 渊非常高兴,对侍臣们说:“我与士及素经共事,今 贡金环,是其来意也。”宇文士及到了长安,也向李 渊表白说:“臣早奉龙颜,久存心腹,往在涿郡,尝 夜中密论时事,后于汾阳宫,复尽丹赤。”宇文士及 投降唐朝,是在武德二年(619)。这时,李渊说他六 七年前与宇文士及谈过“天下事”,当然是在他做太 原留守前四五年的事了。前述隋炀帝召李渊赴行在, 李渊称病未往,隋炀帝对李渊甥王氏咒骂李渊的事, 据《资治通鉴>记载是在大业九年(613)八月。这正是 李渊为太原留守前四年的事,此事说明隋炀帝当时已 猜忌李渊,李渊也和隋炀帝离心离德。如果说这时李 渊有反隋炀帝的打算,正是形势所迫,不可不信。由 此可见,李渊与宇文士及因“素经共事”,并非无因 之果,而是李渊迫于形势,不甘坐以待毙的必由之路 。所以,“夜中密论时事”,除了政治野心之外,还 能是什么呢? 另外,当李渊于河东镇压反隋军时,以夏侯端为 副将。夏侯端看到炀帝去了江都,反隋义军遍地而起 。遂劝说李渊道:“金(今)玉床摇动,此帝座不安。 参墟得岁,必有真人起于实沉之次。天下方乱,能安 之者,其在明公。但主上晓察,情多猜忍,切忌诸李 。强者先诛,金才既死,明公岂非其次?若早为计, 则应天福,不然者,则诛矣。”李渊深感此话有理。 夏侯端所说的金才,就是李浑。李浑官至右骁卫大将 军,隋炀帝以其门族强盛而忌之。当时,有一方士安 伽陀对隋炀帝说:“李氏当为天子,应尽诛海内凡李 姓者”。左卫率宇文述乘机诬告李浑及其从子将作监 李敏谋反,结果,李浑、李敏及其宗族三十二人被杀 。铁的事实不能不使李渊感到岌岌可危。再者,李渊 的妻兄窦抗也曾借杨玄感起兵事鼓励李渊说:“玄感 抑为发蹤耳!李氏有名图篆,可乘其便,天之所启也 。”李渊对日:“无为祸始,何言之妄也!”李渊对 所有劝他起兵反隋的建议都没有断然拒绝。反而对建 议者都有好感,而且后来都加以重用。这正说明李渊 在做太原留守之前确已有了背离隋炀帝的意图。P12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