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老年生活
作者简介
[日] 平松类 日本眼科医生,医学博士。兼任日本昭和大学讲师。目前任职于日本二本松眼科医院和三友堂医院。拥有丰富的老年人诊疗经验,看诊人次超过10万。经常在日本电视节目中讲解相关知识,因通俗易懂的解说风格而广受好评。著有《老年人使用说明书》《每天3分钟,眼睛更明亮》等书。
内容简介
“ 超级老人”与“普通老人” 大家不必为晚年感到焦虑。 我这么说,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认为我是在胡说八道,从而口诛笔伐我。所以,比起聊“晚年无忧”,也许说点“多为将来做些准备吧”“注意健康, 多攒些钱吧” 这种接地气的话更让人感到实在和轻松。但作为医生,我每天都在接触老年患者,他们中有很多人看上去真的很痛苦,对未来充满了担忧。看到这些老人,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告诉他们,未来是有希望的。因此,我再次重申,真的不必为晚年感到焦虑。 在与很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交谈中,我了解 了他们对晚年的种种顾虑。比如, 老了以后生活无法自理, 就会被送进某个养老院;养老院的房间不隔音,被隔壁吵 得根本无法安眠;尿不湿上都是尿,满屋子尿骚味;硬板床躺得腰酸背痛;天天吃冷饭……就算不会被送去养老院,他们也还有其他担心,满脑子都是各种问题: 关于护理:如果生活不能自理了,谁来照顾我?怎么照顾我 ? 关于钱:养老的钱够吗? 关于健康:老了会生病的吧?病了怎么办? 关于孤独感:孤零零一人会很寂寞吧?我会孤独死吗? 也有极少数老人没有这些顾虑,他们被称为“超级老人”。日本生命保险文化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13.2% 的老人表示“养老无忧”。作为一名在职眼科医生, 我累计接诊过十万多名老年患者,确实遇到过这样的超级 老人,也很想要成为这样的超级老人。就像与我有来往的 日野原重明老师 (1911—2017), 他虽已年过期颐, 但 还能开讲座,玩社交平台。很多人都想成为日野原老师那样的人,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这样的“超级老人”。 有人觉得“这可以效仿”,也有人觉得“无法效仿”。 超级老人们往往生活积极且有安全感,他们社交能力强, 广受爱戴,且财务自由,对未来充满信心。这的确难以依 葫芦画瓢地效仿。现实生活中, 更多的是平凡的普通老人, 他们孤单寂寞,容易上当受骗,每天辛辛苦苦照顾家人。 即便不至于此, “普通老人”们多多少少都会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感到不安。 什么是人工智能的“寒武纪” 近年来出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众多新 技术,让我们认识到不是超级老人也能安度晚年了。他们 可以住在自己住惯了的家里,睡着松软的床,盖着温暖的被;早起有香喷喷的米饭,丰衣足食;健康地生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最新技术为这一切提供了可能。 当然, 我毕竟只是眼科医生, 平时接触的都是病人, 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方面我是专业的,但在新技术方面并 非专家。所以一开始我也觉得“有了人工智能,也不会有 什么变化吧”,把某事某物炒得沸沸扬扬的,不是社会上 常有的事嘛。但是,最近几年,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渐进 入医学领域。可以断言,只要能正确利用这些新技术,我们的老年生活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听起来这些新技术好像跟眼科没什么关系,其实不 然。被谷歌收购的 DeepMind1 公司很早就开始了眼科方面的研究,开展了通过分析医疗影像图(眼底照片)进行的AI 诊断。而且, 你知道吗, 据说现在的 AI 都“长眼睛”了。 这也被称为人工智能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原本是出现在古生物学研究 中的词语。在 5 亿多年前的寒武纪时期, 生物体有了眼睛, 地球上一下子诞生出多种多样的生物体。由于新生物的迅 猛出现, 这一时期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可以说, 在 AI 有了“眼睛”的当今时代, 正可谓是人工智能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 那么,为什么谷歌旗下的 DeepMind 会关注眼疾呢? 实际上,运用人工智能很容易就能进行眼疾治疗。因为眼 睛(眼球)构造相对简单,所以给眼球拍照其实很简单, 不太需要像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那样 的大型机器。现在,只需在手机里安装一个应用软件,对 着眼球拍张照,就可以进行诊断。这种简便性促进了 AI诊断技术的发展,也有利于向全世界传递这些先进信息。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有幸获得了在“日本深度 学习协会”(Japan Deep Learning Association)的进修资格,学习了一些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和技术。说实话,这些知识也许只是一些皮毛,但只要掌握了这些,就能更深入、更广泛地了解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此后,我又尝试 阅读了一些最新技术的相关书籍,不过内容大都比较晦涩。 我主要着眼于“技术的演化”,所以当我跟周围的朋友说 起人工智能时,他们总觉得跟自己没有关系,认为那些技术都太遥远了。 的确,说起“到了 2045 年,AI 将比人类更聪明”, 确实会让人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毕竟那是 20 多年以后的 事了。“马上进入自动驾驶时代啦! ”的消息不也喧嚣一 时吗?如果去问研发人员,再对照政府关于未来的指导方针后,就会发现那其实还远得很。 如果有一天,人类可以将自己所有的工作完全交给 AI,那么,在那一天来临之前,事先了解好“如何与 AI 等最新技术打交道”“AI 时代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 要的。事实上,眼科领域现在已经有了 AI 诊断技术,但 我们清楚地知道不能完全依赖 AI,而是要与 AI 合作,好 好地利用 AI。那怎样才算是好的利用呢?我希望能从眼科医生和接诊老年人的相关经验等专业角度,在与大家共同学习新技术的同时,向大家做一些介绍。 密集式生活与稀松式生活 对于最新技术的运用和具体细节,科研人员一定比 我更懂。如果你认为自己对新技术已悉数了解,建议你阅 读专业书籍。本书的原则在于“易懂”,因此会跳过那些复杂的定义。 比如,“什么是人工智能 ?”要讲清楚这一基本概念, 首先需要几十页的篇幅,而且不同的专家还有不同的意见。 所以,在本书中,我将从接诊老年人的医生视角,从人工 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实际应用来为它下定义。对于熟悉人工 智能的人来说,可能会认为书中内容都是老生常谈,太过 肤浅,如果你能将阅读本书当作对 AI 基本知识的复习,我将不胜荣幸。 自动驾驶、人工智能、VR、AR、金融科技、区块链、 物联网、共享经济、大数据、奇点等这些新名词,你是否听说过?或者听说过但不太了解?还是没听说过的比较多?如果你想了解自己未来的生活,想知道人工智能将如 何帮助自己安度晚年,AI 时代又该如何定义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我想这本书对你来说一定是有帮助的。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出现,迫使我们去改 变曾经的生活方式。之前, 人们最关心的是“我有多少钱”, 所以就会担心“要是没有 2000 万日元的存款,老了就没 保障”。但现在,随着新技术的出现,相比于这种“所有 式”的“密集式生活方式”,保持适当距离的“稀松式生 活方式”可能更适合我们。也就是说, 需要适当地与家人、 人群和技术保持一定距离。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也曾让我 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要求我们尽量避免“三密”(即 “密闭”“密集”“密接”)。今后 ,就算疫情过去,我们的生活也不可能完全回到从前。同样,随着新技术的介入,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发生变化。 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完全抛弃以前的想法,其实不仅 “稀松式生活方式”很重要,“密集式生活方式”也很重要。 但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掌握新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些人会认为“等技术发展起来了再考虑也不迟”,但我想说,新技术已经就在眼前了。 技术与衰老的交叉点 以医生为例,当人工智能进入医学领域时,有的医 生会有敌对情绪,赌气“不能输给 AI”,或无视 AI,认 为“反正 AI 没什么用, 无所谓”,故而与 AI保持极端距离。 也有一些医生认为“既然有了 AI,那就全交给 AI 好了”,故而极端地与 AI 零距离接近。 事实上,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与 AI 保持合适的 距离,共生共存”,这才是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正确生活 方式。在诊断前列腺癌时,人类的诊断精准度为 0.721, AI 为 0.845(越接近 1 越好)。但如果人类利用 AI,则可将精准度进一步提高到 0.889(理化学研究所、日本医科 大学的共同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摘自《自然通讯》2019年 12 月 18 日刊)。 综上所述, 当我们在考虑人工智能时代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老年人如何与人工智能和谐共处时,我们就先从本 书的第一章——未来的出行方式,即自动驾驶开始,这也 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一个领域。可以说, 自动驾驶正是 “技术与衰老的交叉点”。我的父母现在出行时主要是由 我母亲开车。他们住在东京都多摩市的郊区,去医院必须 用车。但是再过几年,他们开车出行估计就会出现困难。那时该怎么办呢?叫出租车,还是自动驾驶? 今后,我们的生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思考自动驾驶时代的生活方式吧。 ★身处AI时代,老后的我们会遇到哪些问题? ★老年人要如何在AI社会中生存呢? ★人工智能所创造的社会是福音还是威胁呢? ★一本关注现实的AI社会老年生活的科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