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妈妈谈在线教育

100位妈妈谈在线教育
作者: 张眉
出版社: 群言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0.40
折扣购买: 100位妈妈谈在线教育
ISBN: 9787519307233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系来自全国21个省份100位不同学历、职业和年龄段的家长,包括中央及地方不同部门的政策实践者,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等高校的教师,以及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中小学老师、资深记者、在线教育从业者、普通企事业单位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民等。

内容简介

在线教育的“快餐”不要试图抢“正餐”的位置 李新玲(中国青年报社记者部副主任) 由100多位妈妈写出她们在疫情期间的酸甜苦辣,这本身就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原生态记录特殊时期在一个家庭中,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的作息生活、课内外收获,当然还有24小时亲子亲密以及不可避免的冲突,这既是教育记录,也是疫情期间中国家庭生活记录。 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群好妈妈,她们不仅记录,还在思考,思考何为更好的教育。她们对在线教育提出的建议,是最直接、最接地气,也是最有针对性的。 例如,《在线学习:作为辅助还可以接受》是上海一位家长写的,她本身也是一位高校教师,通过近距离观察家中一大(初三)一小(小学六年级)两个娃的在线学习情况,以及与他们斗智斗勇的经历,悟出了在线教育的真谛——紧紧吸引住学生。 她在自己的教学中用了这些好方法,“在我的语文课堂里,抽读、提问,随时都会发生,特别是那些对着镜头露出谜之微笑的孩子。电子设备上批改作业,看得我‘眼花缭乱’,来来回回的订正,像是‘打太极’一样,可是孩子们很高兴,因为每一次作业,老师都像是在给他们一对一地答疑……这时会惊喜地发现,原本课堂里默默无闻的孩子,也会积极提问。有时他们甚至都不舍得下课,一定要和我谈谈学习、聊聊疫情期间发生的事。网络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这位妈妈的结论是“不可否认,混合教育的方式(线上+线下)是必然趋势,但就目前的技术和环境来说,在线学习作为辅助还可以接受,作为主要的授课手段,还是算了吧!” 《尝试与收获——陪伴在线学习的历程》是湖北省随州市一位中学学生家长的作品,她记录了在家与孩子的种种博弈和妥协,先是欣喜于能够随时陪伴孩子,于是开始时事无巨细管到底,很快就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冲突,既而反思自己的做法。 这位家长从几个层次进行了分析,“首先,线上教育对孩子的自律性要求比较高,孩子很容易受到网上内容的干扰,出现不能按时上课、上课进入状态慢、注意力不集中、‘挂网课玩游戏’的现象;其次,家长休息时间弹性小且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挤出时间和花费精力的陪伴,收效甚微,容易造成家长、孩子焦虑,家庭关系紧张;再次,师生互动隔屏受限,氛围大打折扣,学生容易禁锢在个人的虚拟世界里,并且运动少,养成‘宅家’习惯,加大了学生社交障碍的风险;最后,‘线上教育’相比‘线下教育’单一、枯燥,无法形成一体系的丰富课余生活,长时间学习,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学的现象。” 这位妈妈很善于比喻,“‘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二者的关系就像‘正餐’和‘快餐’的关系,只有占据的比重恰当,才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线下教育’对孩子们的作用是‘雪中送炭’,‘线上教育’的作用只能是‘锦上添花’。” 她希望“每个家长应从孩子实际需求出发,不盲从,先做好‘雪中送炭’,再做好‘锦上添花’!” 疫情给各地带来的影响有所不同,但具体到每个家庭,影响都是非常大的。香港的一位妈妈写下了《怎么让小神兽们好好上网课——从低龄使用者家长的角度看在线教育》一文。她的孩子在一家国际学校就读,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网课,妈妈总结了一些低龄孩子上好网课的要点:第一,需要有实时的互动,互动越实时、越充分越好。第二,除了孩子自己,家长的配合和帮助也同等重要。第三,除了学习本身,学校和家长还需要帮助学生做好时间安排。第四,网课的节奏不能太快,最好能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一定的灵活度,包括学习内容和课程安排。第五,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定力和兴趣选择网课。第六,提供网课的机构要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反馈进行持续的改进。 贵阳小熊家儿童社区创办人巧莹在《和孩子一起在云端学习》中,提出了“线上教育的目标是什么?线上学习和线下教育如何相辅相成?”等问题,她的思考是,“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线上教育这种方式既可以用于学校教育也可以用于家庭教育。我认为线上教育不是取代线下教育,而是让孩子学会用这种学习工具,更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它也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认识孩子,协助家庭成长。” 如果说,线上教育变得方便的同时,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要如何深入呢?老师要如何更了解孩子呢?她的回答是:“线上教育以知识性内容为主,那么线下就需要更多联结。让孩子和真实世界有联结,和朋友有游戏,在自然中去感受和体验……这些就变得更为重要。” 在100多位家长中,也有本身就是从事在线教育的业内人士,从他们的叙述中可以认为,疫情催生了在线教育,技术的发展会让这一行业更加成熟。但是大部分家长认为,这只是阶段性的不得已而为之,在线教育只能是线上“混合教育”的配角。 “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后来以为‘风口’到来,不断涌出的各种‘某某帮’‘某辅导’‘某搜题’,甚至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狂轰滥炸的投放广告,这都是对教育本质的背离,是资本驱使下的极端逐利,制造全民教育恐慌,只能是特殊时代的一个荒唐插曲。” 这位家长的观点在不久之后得到了印证,有关部门对火爆扩张的课外培训机构按下了暂停键,一些线上培训机构受到较大影响,有些境内外上市公司市值不断缩减。真金靠火炼,靠烧钱扩张的在线教育机构,何去何从,还要拭目以待。 本书覆盖全国21个省份100个家庭参与在线教育的真实记录,也收录了北大、北师大、复旦等高校老师和教育培训行业从业者的经验分享,希望通过他们的真实讲述,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产生共鸣,在教育孩子的不同阶段和层面,真正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切实作用与效果。 通过教育研究者的专业视角,剖析信息化时代我国家庭在线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