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
作者: 袁了凡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12.00
折扣购买: 了凡四训
ISBN: 9787516826263

作者简介

袁了凡(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黄,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他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我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对农业、历法、军事、音乐、几何、佛学等都有一定的造诣。他的《了凡四训》融会禅学与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行一时。

内容简介

印光法师 撰 圣贤之道,唯诚与明。圣狂之分,在乎一念。圣罔念 a 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其操纵得失之象,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可不勉力操持,而稍生纵任也。须知诚之一字,乃圣凡同具,一如不二之真心。 明之一字,乃存养 b 省察,从凡至圣之达道 c。然在凡夫地,日用之间,万境交集。一不觉察,难免种种违理情 想,瞥尔 d 而生。此想既生,则真心遂受锢蔽。而凡所作为,咸失其中正矣。若不加一番切实工夫,克除净尽,则 愈趋愈下,莫知底极。徒具作圣之心,永沦下愚之队。可不哀哉。 然作圣不难,在自明其明德 e。欲明其明德,须从格物致知下手。倘人欲之物,不能极力格除,则本有真知,决难彻底显现。欲令真知显现,当于日用云为,常起觉照,不使一切违理情想,暂萌于心。常使其心,虚明洞彻,如镜当台,随境映现。但照前境,不随境转,妍媸自彼,于我何干?来不预计,去不留恋。若或违理情想,稍有萌动,即当严以攻治,剿除令尽。如与贼军对敌,不但不使侵我封疆,尚须斩将搴旗,剿灭余党。其制军之法,必须严以自治,毋怠毋荒。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其器仗须用颜子之四勿 f,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加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与之相对,则军威远振,贼党寒心,惧罹 g 灭种之极戮,冀沾安抚之洪恩。从兹相率投降,归顺至化。尽革先心,聿修厥德 h。将不出户,兵不血刃。举寇仇皆为赤子,即叛逆悉作良民。上行下效,率土清宁,不动干戈,坐致太平矣。 如上所说,则由格物而致知,由致知而克明明德。诚明一致,即凡成圣矣。其或根器陋劣,未能收效。当效赵阅道 i 日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帝,不敢告者,即不敢为。袁了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俾造物不能独擅其权。受持功过格,凡举心动念,及所言所行,善恶纤悉皆记,以期善日增而恶日减。初则善恶参杂,久则唯善无恶,故能转无福为有福,转不寿为长寿,转无子孙为多子孙。现生优入圣贤之域,报尽高登极乐之乡。行为世则,言为世法。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可自轻而退屈。 或问,格物乃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致知乃推极吾之知识,必使一一晓了也。何得以人欲为物,真知为知,克治显现为格致乎? 《了凡四训》参透命运 把握命运 改变命运 明代思想家写给儿子的毕生感悟与经验教训. 《了凡四训》曾国藩列为子侄研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书. 《了凡四训》修身立德,改变命运的智慧之书。 《了凡四训》400年来深刻影响中国人的“传家之宝”。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善书,东方励志奇书。 《了凡四训》是一本耐人寻味的劝善之书,蕴含了中国文化的深邃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