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未解之谜中国地理未解之谜(超值全彩白金版)(精)/超级彩图馆

世界地理未解之谜中国地理未解之谜(超值全彩白金版)(精)/超级彩图馆
作者: 文娟|摄影:孔群//郝勤建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世界地理未解之谜中国地理未解之谜(超值全彩白金版)(精)/超级彩图馆
ISBN: 978751134476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是谁驱使地球在运动 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地球是平的,太阳落到地平 面下面,天就黑了。也有人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 阳嵌在天幕上,由于天幕不停地转动才引起太阳东升 和西落。现在,人们已经明白,每隔24小时经历的一 次白天和黑夜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那么是什么力 量驱使地球如此永不停息地运动,在围绕地轴自转的 同时,又在一个椭圆形远轨道上环绕太阳公转,带来 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使人类及万物繁衍生息。 宇宙间的天体都在旋转,这是它们运动的一种基 本形式,但要真正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地球 和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因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 与太阳系的形成密切相关。 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是由古代的原始星云形成 的。原始星云是非常稀薄的大片气体云,因受到某种 扰动影响,再加上引力的作用而向中心收缩。经过漫 长的演化,中心部分物质的气温越来越高,密度也越 来越大,最后达到了可以引发热核反应的程度,从而 演变成了太阳。太阳周围的残余气体,慢慢形成了一 个旋转的盘状气体层,经过收缩、碰撞等复杂的过程 ,在气体层中凝聚成固体颗粒、微行星、原始行星, 最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太阳系天体。 大家知道,如果要测量物体直线运动的快慢,应 该用速度来表示,但是如何来衡量物体旋转的状况呢 ?有一种办法就是用“角动量”。一个绕定点转动的 物体,它的角动量就是质量乘以速度,再乘以该物体 与定点的距离。物理学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角动量守 恒定律,就是说,一个转动的物体,只要不受外力作 用,它的角动量就不会因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例如一个芭蕾舞演员,当他在旋转的时候突然把手 臂收起来(质心与定点的距离变小),他的旋转速度 就会自然而然地加快,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角动量不变 。这一定律在地球自转速度的产生中有非常重要的作 用。 原始星云原本就带有角动量,在形成太阳系之后 ,它的角动量仍然不会损失,但。。已经发生了重新 分布,各个星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都从原始星云中 得到了各自的角动量。由于角动量守恒,行星在收缩 的过程中转速也将越来越快。地球也是这样,它获得 的角动量主要分配在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地月系的相 互绕转以及地球的自转中。 我们很容易产生错觉,常常以为地球的运动是匀 速运动,否则每一日的长短也会改变。物理学家牛顿 就这样认为,他把宇宙天体的运动看成是上好发条的 钟,认为它们的运行准确无误。而实际上地球的运动 也是在变化的,而且非常不稳定。有人研究“古生物 钟”时发现,地球的自转速度逐年变慢。距今4.4亿 年前的晚奥陶纪,地球公转一个周期需要412天;而 到了4.2亿年前的中志留纪,每年只有400天;到了3 .7亿年前的中泥盆纪,一年为398天;到了1亿年前 的晚石炭纪,每年大约是385天;到了6500万年前的 白垩纪,每年是376天;而现在一年是365.25天。科 学家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月球和太阳 对地球潮汐作用的结果。在地球上,面向月球及其相 反方向的海面会因潮汐力而发生涨潮现象,面向月球 一侧的涨潮是因月球的引力大于离心力之故,而相反 一侧则是因为离心力大于引力的缘故。再加上,当发 生潮汐时,海水与海底产生摩擦,使得海面发生变化 需要一段时间,因而对地球的自转产生牵制作用。这 种牵制力会使地球自转减慢。 由于人类发明了石英钟,便可以更准确地测量和 记录时间。通过一系列观测和研究发现,在一年内, 地球自转存在着时快时慢的周期性变化:春季自转比 较缓慢,秋季则加快。科学家认为,这种周期性变化 的原因,与地球上大气和冰的季节性变化有关。另外 ,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如重元素下沉,轻元素上浮 等,都会影响到地球的自转速度。 除此之外,地球公转也不是匀速运动。地球公转 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最远点与最近点相差大约500万 千米的距离。当地球由远日点向近El点运动,离太阳 近的时候,受太阳引力的作用就会加强,速度也就变 快。由近日点到远El点时则相反,地球的运行速度会 减慢。 另外,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并不是垂直的,地 轴也并不是稳定的,而是像陀螺一样在地球轨道面上 作圆锥状旋转。地轴的两端也不是始终指向天空中的 某一个方向,而是围绕着一点不规则地画圆。地轴指 向的不规则,。是地球运动所造成的。 由此可知,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包括了许多复杂的 因素,并不只是简单的线速或角速运动。 地球还同太阳系一起围绕银河系运动,并随着银 河系在宇宙中飞驰。地球在宇宙中运动不息,这种奔 波可能在它形成时便开始了。地球仍然在运动着,它 的加速、减速与太阳、月亮以及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引 力有关。那么,地球最初是怎么运动起来的呢?是否 存在所谓的第一推动力呢?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 利略发现了惯性定律:一个运动的物体,只要不再受 到外力的作用,惯性就会使它保持着原来的速度和方 向一直运动下去。后来,物理学家牛顿在发现了三大 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曾用他后半生的全部 精力来研究和探索第一推动力。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上帝设计并塑造了这完美的宇宙运动机制,且给予 了第一次动力,使它们运动起来。但这显然与现代科 学格格不入。P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