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6.30
折扣购买: 地方报马拉松赛事报道的叙事学研究
ISBN: 9787568070454
李峰,男,1985年出生,广东梅县人,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理论与实务、思想政治教育等,参与编辑《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走向亚运》系列丛书等书籍,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中国出版》《新闻与写作》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篇,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参与的研究成果曾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二)、第十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二)。曾获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第三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复赛二等奖;全省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第三届广东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特等奖(第一名)及“十佳主题班会奖”、“十佳基础知识测试奖”2个单项奖。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总体情况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局部小规模比赛发展到全国性的正规比赛。这段时期的马拉松赛事属于田径项目的一个冷门赛事,国人对其认识并不多,参与此项运动的人员也较少且我国运动员水平与世界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在国际赛场上收获奖牌。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关于“我国最早的马拉松纪录创造者是谁”这一问题也存在一定争议闫晓军,王亚林,臧蕾.中国城市马拉松赛发展现状刍议[J].四川体育科学,2017(1):2428.,这表明马拉松运动在当时并不受人关注,相关政府部门也未重视该项赛事的举办。查阅资料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世纪90年代初,马拉松赛事相关的报道少且篇幅小。这一期间较为集中的国内城市马拉松赛事报道是历届的北京马拉松赛事报道。该时期里,我国强有力的计划体制用行动与宣传构建了一整套关于体育传播的革命话语,为政权合法化提供佐证,同时也为体育发展提供动力之源。肖鸿波.从一元到多元:新中国体育传播的话语变迁[J].新闻记者,2017(12):6369.马拉松赛事报道叙事也不例外,其叙事焦点更多地放在了体育竞技话语与外交友谊话语上。 全书的创新点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系统地勾勒了我国马拉松赛事报道叙事话语的历史变迁轨迹;二是独立自主地提出了城市马拉松赛事报道叙事具有两大核心主题:“体验叙事”与“展示叙事”,并对这两大叙事做出了科学合理的概念界定与内涵解析;三是深刻揭示了地方报通过设置媒体议程将政府的展示议程与跑者的体验议程协调统一于“讲好马拉松故事,传播好城市形象”议程,进而建构了展示叙事场景下的三元叙事框架模式等核心叙事模式;四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优化地方报马拉松赛事报道叙事的路径,如构建媒体体育视域下地方报融合四大资源展开报道叙事的议程融合体系;分层优化以严肃跑者为代表的精英话语与以娱乐跑者为代表的大众话语的呈现方式;活用马拉松赛事新闻图片叙事主题分层体系等。该书主要观点凝练成摘要报送2020横滨体育大会(奥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