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东师大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6.30
折扣购买: 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精)/六点评论
ISBN: 9787567537743
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 现代中国是否还需要儒家,以及儒家在现在和将 来还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种种争论,都可以还原 为一个问题:儒家思想与现代中国究竟有什么关系? 当前对于儒家的各种不同态度,都来自对这一问题的 不同回答,而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又取决于对中国的现 代性处境和儒家传统两方面的理解。本文即试图通过 阐释现代性处境的普遍状况及其在中国的特殊面貌, 检讨已有的关于当代中国儒学的种种意见,尝试提出 儒家文明体系对于中国乃至更普遍的现代性处境可能 的应对方式。 一、现代性问题与古今之争 自从19世纪中国文明开始全面接触西方以来,如 何理解和进入现代就成为中国思想中最关键的问题, 虽然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会呈现出各种面貌;而如何安 置传统文化,也就取决于如何理解现代性。“五四” 时期对儒家的全盘否定,是基于对现代性的这样一个 理解:只有与古代文化彻底划清界限,才能真正实现 现代的科学民主精神。随着现代文明的各个方面进入 中国,也随着国内对西方现代性的理解不断深入,这 样一种以现代彻底否定传统的态度已经逐渐被扬弃。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对西方文明体系的研究越来 越深入,现在已经比较清楚地意识到,在西方现代文 明的进程中,古今之争一直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 简单地以现代否定古代,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都不 能成为文明批评的基本前提。 如何在现代文明的基本构架中实现美好生活,不 仅是中国文明关心的课题,而且是西方知识分子同样 在苦苦思索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在西方现代文明形 成的最开始,古今之争就成为一个非常核心的话题。 众所周知,进入现代文明的两个核心事件,文艺复兴 和宗教改革,都以用古代批判现实为开端。而且,这 都不是简单的借古讽今。无论文艺复兴对希腊罗马的 热爱,还是马丁?路德向奥古斯丁的回归,都是非常 认真的思想事件,而不是简单的政治策略。至于马基 雅维利、蒙田、培根、霍布斯、洛克、牛顿这些现代 文明的奠基者,无不对古典文明有着浓厚的兴趣。可 以说,没有古典文明的复兴,就没有现代文明;现代 文明的基本精神,就奠定在对古典文明的重新理解上 。 到了17世纪末期,笛卡儿、牛顿和洛克分别确立 了心物二元、科学理性与自由政治在现代精神中的核 心地位,而法国知识分子中却爆发了规模浩大的“古 今之争”,一直持续到18世纪。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 的启蒙运动,可以看作古今之争中现代一方胜利的延 续;但是,启蒙运动的最高峰却是卢梭,这个明确反 对现代文明的各种特点,甚至反对文明本身的思想家 。卢梭对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问题的深刻反思,被当 作对现代性的第一次系统而深刻的批判,但这批判的 结果,我们都知道,却是对现代性的一次有力推进。 法国大革命是这次批判的产物,德国古典哲学和浪漫 派也都受到卢梭的巨大影响,从此出现的左派思想也 更成为现代性的有力推动者。 到了19世纪,马克思和尼采分别从左右两个方面 猛烈抨击现代性。虽然他们利用的资源不尽相同,而 且对现代文明的具体诊断也不一样,但对现代性的否 定却是一致的,而且他们的思想中都大量借助于古代 资源。当然,批判的结果,是再次推动了现代性的进 一步发展。受尼采影响的后现代主义和受马克思影响 的共产主义,分别成为现代文明在20世纪最激进的表 现形态。 进入20世纪之后,几乎所有重要思想家都清楚地 看到了现代文明的种种弊端,因而为救治现代文明开 出了一个又一个药方。但他们努力的结果,都是再次 推进和丰富了现代文明的内涵,同时也成为下一轮现 代性批判的靶子。 以上对西方现代文明的一个粗略勾勒,已经足以 表明,古今之争从来都是现代性的应有之义。可以说 ,自从现代文明发生以来,传统文明就一直以这样那 样的方式栖居在现代文明当中,并成为现代性反思自 身和更新自身的重要动力。 之所以说古今之争是现代文明的核心问题,并不 只是就历史经验来讲,而且是从现代文明的本质含义 来看。对现代精神最有力的推动之所以往往来自传统 文明,是因为古代文化本来就根深蒂固地包含在现代 精神当中。自由民主、科学理性、经济增长、政教分 离等等,是现代性的一些基本内涵。但这些并不是人 类美好生活的全部内容,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内容,因 而现代社会的实质生活不能仅靠这些观念来构成。自 由民主,只能给人一个可以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受外在 约束的环境,但本身并不能保证人的生活幸福;科学 和经济,可以为人们的美好生活提供更丰富的物质条 件,但同样不等同于幸福生活。所有这些都只是为美 好生活提供了最好的外在条件,但并不等于美好生活 本身。美好生活,还必须有更实质的内容,而这些, 正是靠古代的德性和基督教的信仰来填充的。政教分 离,是现代西方对自由追求这种美好生活的制度保障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传统的这些价值作底蕴,才有 可能展开现代性的种种风景。自由、民主、科学、经 济增长等等,只是现代文明的外壳,而使现代文明成 为一个伟大的、普世的、有价值诉求的文明体系的, 则是这些外壳所包裹的内容。因此,现代从来没有离 开传统而存在过。古今之争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现代 和古代是必然矛盾的,而只是因为,当这个外壳忘记 了、破坏了、压抑了其中的内容,或是变得与其中的 内容不相匹配的时候,其内在的传统部分就会反抗和 调整这个外壳。因此,没有古代内容的现代生活不仅 是索然无味、不值得过的,而且是根本就无法存在下 去的。 …… P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