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与宋美龄真相(藏在心底的私密)

张学良与宋美龄真相(藏在心底的私密)
作者: 窦应泰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34.00
折扣价: 25.50
折扣购买: 张学良与宋美龄真相(藏在心底的私密)
ISBN: 9787500854272

作者简介

窦应泰,男,汉族,1946年12月10日出生,辽宁铁岭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5年迄今出版长篇作品60余部,约2000万字。《曾荫权传》获得第五届全国统战系统出版社优秀图书奖,《张学良遗稿》被评为“2005年度最受读者欢迎的100本好书”,《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李敖档案》等进入各大书店畅销书排行榜。反映中医文化的长篇小说《手相》、《偏方》由作家出版社相继出版后在文坛引起轰动。以山东临沂地区柳编工艺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柳王》出版后,引起社会各界对柳编艺术的关注,改编为同名电视剧。长篇小说《客家人》为其深入广西贺州实地挖掘客家文化精髓后最新推出的力作。

内容简介

张学良和宋美龄的关系,在“西安事变”以前虽 然也很亲密,但是, 毕竟两人均在官场,又都是非同寻常的政治人物,因 此无论在任何场合, 张、宋两人都表现得极其自重。若即若离的交往完全 是政治的需要为前 提,数十年前在上海的邂逅似乎早已因为政治地位的 改变而变得若有若无 了。因此,在张学良发动西安兵变前的若干年间,张 学良的日记中几乎不 见有宋美龄的只言片语。这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从一些散发面世的张学良《日记》中来观察 他与宋美龄的往来关 系,就不难发现,1936年至1946年10年间两人的往 来并不亲密。张、宋 两人交情至深的年月,应该是张学良被蒋氏幽禁在台 湾新竹和高雄期问。 而这段时间正是张学良人生最为艰难的时光,在台幽 禁《日记》中首次出 现“蒋夫人”,则是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12月4 日,张氏记下了这样 一件事:“陈仪(时任台湾省最高行政长官兼警备司 令)派专人送来一信, 附送有蒋夫人来信及糖两包。”须知,这是张学良自 1936年冬被蒋氏羁押 以来,宋美龄首次亲笔给张写来信件。因此这封信对 失去自由多年的张学 良而言,简直有些雪中送炭之感。 在此之前,张学良在他的《日记》中介绍了他于 当年11月2日从重 庆飞抵台湾的场面和心情。张写道:“早六点一刻由 白市驿飞机场起,八 点四十分到武昌徐家棚飞机场加油,十二点十五分抵 台北飞机场,陈长官 派周一鹗处长、刘启光县长、吴明远、连参谋(号良 顺)、调查科长陈达 元等来迎,在台北(陈达元公馆)午餐,下午二点十 五分由台北(新竹县 长刘启光陪同)乘汽车出发,约五点半抵新竹下宿于 招待所。”隔日张又 写道:“投宿于新竹市的招待所,在日本时代为新竹 公共建筑物,是为招 待贵宾用的公会堂。早晨我起床甚早,巡视室内外及 庭园,几乎使我泪 下。……这怎么会叫台湾的同胞安静下去,他们当年 思念祖国的热诚,这 叫他们多么失望,只有冷却下去他们的热血,或者燃 起另一个火焰。谁来 挽救这一个重大损失,真叫我有泪吞在肚子里。九点 许由刘启光县长夫妇 陪同,乘汽车由新竹出发(经竹东),约至下午一点 抵寓所,此地为日本 时代井上温泉,乃高山族‘鹿蕃’地。……”也是在 这种困境之下,张学 良在《日记》里写了一首打油诗:“台湾,台湾!我 盼望你,我深切盼望 你快快地长成。你好比一些台湾的女性,来台湾的人 们,有些败类,只贪 图你的色和肉,看不见你的心灵。台湾,台湾!你的 遭遇相当的可怜,当 中国被异姓统治的时候,把你抛弃。……”悲怆之情 ,溢于言表。可想而 知,张学良在这种悲愤和绝望的处境中忽然从陈仪手 中接到宋美龄远从南 京捎给他的一封英文信件,当时会是何等兴奋与冲动 ? 当然,这并不是说,张学良自1936年12月被蒋 秘密软禁以后,宋美龄 就从此与张学良一刀两断,彼此忘却了旧年埋藏在心 底的好感与情愫。事实 上,宋美龄在张学良刚刚被南京军事法庭宣判为“管 束”以后,曾经在1937 年春天与张学良有过一次书信的来往。那是当年3月 28日,宋美龄在杭州西 湖边上,曾经给张学良写过一封短函,这也是张学良 失去自由初期唯一可以 从史料中查到的书证。这封信中宋氏写道:“汉卿兄 如晤:近闻贵体违和并 由米拉(张学良的贴身私医米勒,曾为张医戒烟毒) 医生诊治,今已复原 否?甚念。委员长与美(宋美龄)日内拟回溪口小住 ,届时当约一叙。迩来 惠风和畅,风景宜人,深盼凤至姐姐亦在溪,则可同 游也……” 对此,张学良在几天后的《日记》中亦可寻到踪 迹。他在收到宋美龄 这封信不久的4月10日的日记中这样记述了他与宋美 龄在蒋介石故里奉化 溪口的见面经过。他记下:“蒋夫人招待余及风至在 妙高台午餐。有T· V,DON,董显光在焉。饭后玩500分。临行蒋夫人招 余独谈,言彼深知 余为Gentleman,但过于性急躁,须改,并告诫很多 话……”从张学良记 下的简略语句中,可见两人的关系确已超过了普通朋 友。须知宋美龄当时 已是蒋介石的夫人,在中国她的地位已是一人之下、 亿人之上。如果她从 心里对张学良不存好感,在“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武 装羁押了她的夫君蒋 介石以后,宋美龄无论从哪一角度,也绝对不会与已 成“囚徒”的张学良 在溪口镇进行“独谈”。而且蒋介石就在山上,作为 夫人的宋美龄肯于设 宴招待一个让其丈夫在西安蒙羞的“罪人”,简直让 人匪夷所思!但这毕 竟是事实,不过,像在溪口妙高台这样的秘密会见与 “独谈”,终究不可 多次发生。宋美龄作为一个女性政治家,她当然知道 与张学良这种敢于犯 上的幽禁之人保持联系的后果。自此,在张学良的幽 禁《日记》中,宋美 龄开始极为少见了。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宋美龄 开始有意回避与张学 良的来往;二、宋的杜绝来往表明她已知道蒋介石不 会在短期内释放张学 良。因此她必须要在蒋介石面前真正做好夫人的角色 。 事实上,宋美龄早在若干年前张学良和蒋介石首 次在北京相见不久, 她即采取了这种办法。那是1928年秋天。距他们在上 海的首次见面已有三 年之久。那时张作霖已罹难皇姑屯,张学良子承父业 ,就任了东北三省保 安总司令。而南京国民政府的蒋介石正千方百计拉拢 张学良,意在促其实 施“东北易帜”。为了南北统一大计,张学良遂于是 年9月初,经北戴河 前往北京和蒋介石会面。张学良做梦也没有想到,他 在北京竟再次见到了 宋美龄。宋美龄美艳依旧,然而此时的她,早已成了 蒋介石夫人!现在专 列在京奉铁路上疾驰,窗外是飞驰的雨云。 张学良气色不好。自从他接掌父亲的大业以后, 危机重重,政敌四 伏。最让他头疼的是来自南京国民政府的压力,蒋介 石是张作霖当年6月 3日退出京城一星期后,统率北伐军进入北京的。就 从那天开始,全国除 东北外遂告“统一”,举国高悬国民党青天白日旗。 7月1日,张学良向南 京国民政府发出通电,表明“绝不妨害统一”的态度 。蒋介石派出张群和 何成浚等先后秘密来到东北,与张学良商谈易帜之事 。可是,在东北军中 真正支持张学良“归顺”南京的,只有张作相等少数 将领,以杨宇霆、常 荫槐等张作霖旧部为首的顽固派,都极力反对张学良 的南北统一。同时日 本关东军也日夜向张学良施压。在危机重重之时,张 学良一怒之下带着于 风至躲进北戴河的海边别墅。他不希望“东北易帜” 计划受到东北政敌与 日本关东军的破坏。现在,专列在熹微晨光下向北京 驶来。张学良望着车 外飞掠的田野,想着与蒋介石的历史性会面。此前他 对蒋只闻其名,不识 其人。由于何成浚和张群等南京代表和他的多次交谈 ,他对蒋介石开始略 感兴趣。特别是在张作霖举丧期间,蒋介石所表现出 的热诚,更让少帅感 动。7月25日蒋介石给他拍发的密电中称:“敬电已 悉,兄之为难,弟亦 深悉。弟现派人到奉,面达一切详情,事局艰难,我 辈当忍耐奋斗。” 张学良虽知蒋介石名声不佳,可他认为蒋介石南 北统一的主张有利于国家。他在致蒋的密电中开始对 东北易帜表示出坚决的诚意。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