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无障碍阅读)(精)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与托尔斯泰、契诃夫被称为是俄国文学**“不可逾越的高峰”。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城,父亲是木匠。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十一岁时,他便开始独立谋生。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沙皇时代的底层度过的。 1**2年,高尔基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作《马卡尔·楚德拉》。1**5年,高尔基发表了早期作品中*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以及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 1**9年,高尔基完成了**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 1925-1936年期间写的长篇史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 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了**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并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 1936年6月18*,高尔基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八岁。
内容简介
**章 大学梦破灭 不久,我就要去喀山大学读书了,不管怎么说我 总算圆了上大学的梦。 使我产生念大学这个念头的是我的邻居尼古拉· 叶夫列伊诺夫,他是一个中学生,一个长得像妩媚女 人的美男子。 “您生来就是为科学服务的。”他甩动浓密的长 发对我说。(表现出了他对“我”的赞美与敬意。) 我当时还不知道,大学里正需要像我们这样的年 轻人。自然,我们多少也谈到过俄国**科学家和诗 人米哈依尔·罗蒙诺索夫这类文化名人的书。他说我 可以在他家过完秋天和冬天,读完中学教程。说随便 应付一下什么考试,就可以得到大学提供的助学金, 还说什么再过四五年,我就变成了一个学者。在他看 来,一切都很简单。因为他只有十九岁,是个极善良 的热心肠的人。(暗示着事情其实没有他所想的这么 简单。) 他考完试就回家了。过了一两个星期,我也动身 了。 亲爱的外婆送我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你呀,别再对人发脾气了,你那么严厉那么傲 慢,全都是跟你外公学的,你没见他是个啥下场?这 个可怜的老头子,他活呀活呀,*后却变成了个老傻 瓜!你要记住:上帝是不会责备人的,只有魔鬼才多 嘴多舌!再见吧孩子!唉……” 她擦掉面颊上的泪水,又对我说: “我们再见不着了,你走了,远走高飞了,而我 是活不了多久了……”(表现出外祖母对“我”的不 舍和分离的悲伤。) 近年来,我没有和亲爱的外婆共同生活,甚至很 少去看她,这下子也许突然会有可能永远也见不着这 个与我相依为命、骨肉至亲的人,我的确感到伤心。 我站在船尾,望着她立在码头边上,一手画着十 字,另一只手攥着旧披肩的一角,擦拭着布满岁月留 痕的脸和一双对人们永远闪烁着慈爱之光的黑眼睛。 船开动了,她那瘦小的身躯变成了海平面上的一点, *后消失在地平线上。 我就这样来到了这个半鞑靼式的城市,住在一栋 简陋平房的一间狭窄的小屋里。这栋小小的平房孤零 零地突起在一个小土冈上,位于一条又狭窄又简陋的 小街的尽头。这栋房子的一面墙壁朝向一个经过火灾 扫荡的空地,空地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野*。在苦艾 、牛蒡和马兰的杂*丛和接骨木的灌木林里,有一堆 砖房的废墟高高地耸立着,在废墟之下是一眼很大的 地下室,一些无家可归的野狗在这里出没或是惨死。 (详细地交代了所处的环境,表现出这里的贫穷、荒 芜和破败。)这座大地窖我永志不忘,因为它是我的 **所大学。 叶夫列伊诺夫一家(孤寡的妈妈带着两个未独立 的儿子)全靠微薄的养老金生活。我刚来到他们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