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泛言(增订本)

中国文化泛言(增订本)
作者: 南怀瑾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5.80
折扣购买: 中国文化泛言(增订本)
ISBN: 9787520712415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出身于温州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自青年时代立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志向后,南怀瑾先生讲学六十余年不辍。他以“经史合参”的方法,讲授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典籍,讲解不受教派、门户的限制,打通各家学说,纵横古今中外,深入浅出,生动幽默,又每每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接轨,让人受益匪浅,深受海内外各界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内容简介

《易经》,是中国文化 最古老的典籍,历代正统 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 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 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 无上的敬意。相反地,也 有人认为它仅是古代的一 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 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 过孔子传述《周易》以后 ,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 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 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 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 讥刺。 无可否认,《易经》原 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 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 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 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 的学术领域,由此《周易 》一书,便成为中国人文 文化的基础。自东周以来 ,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 述,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 学术思想的源泉,这是无 可否认的事实。 因此,如要研究中国文 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 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 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 、佛、道等诸家之学,不 从《易经》探研,便有数 典忘祖之慨了。《易经》 与三易 通常我们提到《易经》 ,就很自然地知道是指《 周易》这本书。因为中国 文化,自经孔子删《诗》 《书》,订《礼》《乐》 ,著《春秋》以后,冠以 《周易》一书,统称“六经” 。经是天地的大准则,也 是人生的大通道。称《周 易》等书为六经,便是说 明经过孔子所整理过的这 六部书,它是包括中国传 统文化“天人之际”所有学问 的大原理、大法则。 自秦、汉以后,研究易 学的,对于《易经》一书 命名的内涵问题,就有“三 易”之说的异同出现了。 第一,属于秦、汉以后 正统儒家学派的理论,根 据《易纬·乾凿度》这本书 的观念,认为“易”的内涵, 包括三个意义: (一)易。就是简易、平 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 的法则,本来就是那样简 朴而平易的。 (二)变易。认为天地自 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 随时在交互变化之中,永 无休止。但是这种变化的 法则,却有其必然的准则 可循,并非乱变。 (三)不易。天地自然的 万事万物以及人事,虽然 随时随地都在错综复杂、 互为因果的变化之中,但 所变化者是其现象。而能 变化的,却本自不易,至 为简易。 第二,属于秦、汉以后 儒、道两家学者通用的观 念,根据《周礼·大卜》篇 对于三易的涵义,是指上 古以来直到周代初期之间 的《易经》学术思想,约 分为三个系统:(一)《连 山易》;(二)《归藏易》 ;(三)《周易》。 据说,伏羲时代的易学 ,是《连山易》。首先以“ 艮卦”开始,象征“山之出云 ,连绵不绝”。 黄帝时代的易学,是《 归藏易》。首先以“坤卦”开 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 其中”。意思是指人类的文 化和文明,都以大地为主 。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 藏于地。 周代人文文化的开始, 便以现在留传的《周易》 为宝典,首先从“乾”、“坤” 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 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 但东汉的大儒郑玄,认 为夏代的易学是《连山》 ;殷代的易学是《归藏》 ;当然,周代的易学便是 《周易》了。 又另有一说,认为上古 的神农氏世系名“连山氏”, 又名“列山氏”;所谓“连山” ,便是“列山”的音别;黄帝 的世系又名“归藏氏”。 因此两说,又有异同的 问题存在其间。如果认为 夏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 连山易》;殷代所宗奉的 易学便是《归藏易》;到 了周代,经过文王的整理 ,才构成为《周易》体系 的易学。那么关于这两个 分歧的意见,也就没有太 大的出入了。 但以考据学者的观点来 看《易纬·乾凿度》和《周 礼·大卜》篇这两种文献资 料,应该都有值得怀疑的 地方。历来考据学家们, 认为《易纬·乾凿度》等书 ,纯出汉末或魏晋人的伪 作,假托是上古的传承。 这种观念,并非完全无理 ,也的确值得研究、考虑 。 可是两汉以后的学者, 硬性舍弃《周礼·大卜》的 观念而不采信,偏要采用 更有问题的《易纬·乾凿度 》之说,认为“简易、变易 、不易”为天经地义的易学 内涵,这便是后世以儒理 说易的根据。那是不顾考 据,只取所谓三易原理的 内义,用之说明易学的大 要而已。 P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