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靠养六腑靠通

五脏靠养六腑靠通
作者: 编者:许庆友|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19.50
折扣购买: 五脏靠养六腑靠通
ISBN: 9787571340469

作者简介

许庆友 医学博士 河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主任医师 河北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省级模范教师 先后师从国家名老中医谢海洲、赵玉庸,学习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长期从事相关学科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中医内科,尤其是肾脏病的中医治疗,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调理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尿路感染等疾病。曾参与第八版、第九版、第十版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的编写,主编、参编医学专著20余部。

内容简介

心慌气短,说明需要补气了 体质不好、久病不愈或者是年纪比较大的人会有气短的感觉,总觉得呼吸不上来。如果还伴有心慌、胸闷、自汗、精神疲倦的情况,并随着活动强度的增加,症状也会加剧,这是心气虚的信号,说明身体该补气了。 心脏有问题,主要是因为心气虚 心气虚是心脏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引起心气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禀赋不足。当父母给予的先天精血不足时就会出现虚弱的证候,心气虚就属于其中一种;第二种是思虑过度。心气虚会导致心血虚、心阴虚、心阳虚等一系列问题,临床表现多见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语声低微、心悸、气短、多汗、舌淡、脉虚无力 心气虚的典型症状 心悸、气短:心气虚,心脏搏动乏力,血脉运行不畅,脏腑不得荣养,心亦同样,因此出现心悸、气短乏力。 多汗: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心气有固摄津液的作用,如果心气不足,就无力固摄津液,津液外泄, 就表现为多汗。 面色苍白:中医认为“心其华在面”,如果心气虚不能上荣于面则见面色苍白无华。 呼吸急促:心气虚弱的人,心肌细胞受损,心脏泵血能力减弱,无法全部回收血液,造成肺部瘀血。呼吸急促是肺瘀血的常见症状。 四肢乏力:中医上的气有充足人体精神的功效,可以使人体维持正常活动、保持精力充沛。心出现气虚的情况,就会导致四肢乏力。 舌淡白:中医认为“舌开窍于心”“舌为心之苗”,通过观察舌头可以判断心脏是否正常。舌头颜色淡白,说明供血不足,是心气虚的表现。 护心小贴士 心气虚弱的人夏天要避免多出汗,因为夏天属阳,阳主外泄,会有汗多的情况,而心气虚的人出汗多会加重病情,所以夏天应该避免多出汗。还要注意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不要过于劳神,思虑过度,避免过度紧张,也不要过度悲伤,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平时要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身体过于疲劳,注意劳逸结合。 多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心气虚患者注意不要过度运动,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不要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以免加重气虚的症状。适合锻炼的运动项目有很多,大家可以尝试以下这些运动。 手臂屈曲运动:身体平躺在地板上,双手朝头顶方向伸直,让双手保持重叠,膝盖保持弯曲,之后上身和肩膀用力向上抬,脖子尽量不要伸长,手臂始终保持伸直。 双腿伸直瘦腹运动:身体平躺在地板,双腿向上抬起与地板呈直角,双手抱头或手臂向上伸直,双腿用力保持上抬的姿势,之后放下双腿和手臂,并重复进行。 常见的身体不适,原来是脏腑发出的信号:心悸可能是心气虚,咳嗽可能是肺阴虚,眼干可能是肝血虚……轻松识别病变脏腑; 学会脏腑辨证,了解疾病情况:心血不足、肝郁气滞、脾气虚……36个脏腑辨证,帮你轻松找准病根; 方式多样,对症调理更重要: 饮食调理、穴位按摩、生活习惯、中医方剂,多种方法调理脏腑。 五脏六腑养对了,身体自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