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鉴民国:历史影像背后的历史

照鉴民国:历史影像背后的历史
作者: 杨红林|
出版社: 团结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12
折扣购买: 照鉴民国:历史影像背后的历史
ISBN: 9787523405727

作者简介

杨红林,笔名南庄,1973年生,历史学硕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供职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主要从事近代史及老照片研究,先后发表《义和团时期西方影像背后的“中国观”》、《方大曾的纪实摄影及其时代内涵》、《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间谍在华摄影活动》等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有《经典影像背后的晚清社会》、《经典影像背后的民国社会》、《半世繁华: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1915:中国表情》等著作。

内容简介

一、向左?向右? 1927年4月1日,汪精卫 在结束了整整一年的海外游 历之后抵达上海,10天后又 由上海奔赴左派革命者的大 本营武汉。而他此行的目的 ,则是引领民众沿着孙中山 先生的指引继续向前,将轰 轰烈烈的大革命进行到底。 当天,武汉各界十余万民众 为汪精卫举行了盛大的欢迎 仪式。在一片热情洋溢的气 氛中,这位叱咤风云多年的 “革命者”不禁热血沸腾,他 对围聚在身旁的新闻记者发 表谈话,表示要为中国革命 而共生死存亡,并且在演讲 中高呼:“革命的向前来, 不革命的滚开去!”无独有 偶,就在汪精卫归国前两个 月,在南昌的一次民众集会 上,在革命阵营内与汪精卫 并肩而立的蒋介石也曾大声 疾呼:“我只知道我是革命 的,倘使有人要妨碍我的革 命,那我就要革他的命!” 20世纪20年代中期那几 年,真可称得上是一个革命 的年代,一个火红的年代。 当北洋军阀的统治已处于风 雨飘摇之际,在中国的南方 ,从广州到长沙,从长沙到 武汉,从武汉到南昌,从南 昌到南京……几乎所有城市 的上空都飘扬着革命的旗帜 ,几乎每一片土地都回荡着 革命的号角。然而有谁能想 到,这样一个激情燃烧的岁 月很快就终结了。因为就在 大革命趋向最高潮时,革命 者内部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怀揣着各自的政治理想, 与曾经的同志加兄弟展开了 殊死的较量。一时之间,到 底是向左,7还是向右?成 了摆在每一位革命者面前的 生死难题。 讨论这场生死抉择,还 要从孙中山先生的第二次“ 创业”开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