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日报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4.22
折扣购买: 西方马克思主义传播技术观研究
ISBN: 978751157470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技术尤其是传播技术的凸显,成为人 类社会生活中最瞩目的现象。电子信息技术以席卷全球 的态势,深入每一个角落,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 格局,同时重构着现存的社会关系、体制以及机构。与 当代社会如影随形且事关全球前途命运的媒介技术,使 得社会媒介化和生存数字化业已成为一种当代人类不可 逾越的“根本性境遇”。技术及其传播技术的演进,一 方面,塑造和重构着人们生活的样态;另一方面,也带 来诸多媒介依赖症、媒介伦理、信息碎片化、人的心灵 的道德和精神危机及文明冲突的价值危机等,促使当下 理论界对其进行社会学、哲学、传播学等多方位的思考 。 西方社会,尤其近代以来,对技术不仅比我们敏感 得多,且结合现实社会对技术进行批判性思考成为其重 要传统之一。作为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一个重要 方面,技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视野中一直占有重要 的位置。在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视野中,现代工业 社会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以怎样的视角和维度 去看待技术(包括传播技术),是理解很多问题的关键 所在。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包括众多的理论流派,且各 个流派之间有许多差别,但都对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困境 与文化危机予以关注,其中不少学者对技术本质、技术 与现代理性“主体”的形成、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对现 代社会的技术结构进行变革的可能性及路径等的思想, 在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了十分独特和重要的 地位。与此同时,不同阶段和不同社会背景的学者,他 们对技术的理解有着丰富的“情境化”内涵,即使同一 学派之中,也有不同的评判维度,各自给出了不同的社 会进步方案。 如西方马克思主义三大奠基人之一卢卡奇,他不仅 关注了马克思“似自然性”理论、对与此相关的资本主 义“物役性”现象进行批判,也对当代资本主义中人被 对象奴役的新情况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新的支配形式给 予了研究。青年卢卡奇面对已经是以泰勒制流水线为主 导的现代自动化工业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在新的生产 层面上,抓住了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资本主义生产 中的科学技术,准确地说,他界定了科学技术在促使劳 动者“物化”中的作用。他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资本主 义大工业化生产所形成的在科学技术合理化背后的理性 “物化”。这是一种人的意识的物化的新情况(他的“ 物化”理论的第四个方面),也是后来法兰克福学派工 具理性批判的逻辑先导。 霍克海默、阿多诺和马尔库塞等以法兰克福学派为 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较早地注意到科学技术与 政治之间的关系问题,他们沿袭马克思、卢卡奇的同一 思路,并借鉴黑格尔、马克斯·韦伯、海德格尔等的思 想,开拓了技术批判的新的空间:把技术问题放到政治 讨论的议事日程,并提出“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的观 点。如他们提出的“文化工业”概念,意在指出资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