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全集(全十册)

杨绛全集(全十册)
作者: 杨绛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550.00
折扣价: 352.00
折扣购买: 杨绛全集(全十册)
ISBN: 9787020183364

作者简介

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翻译佳作代表作品。杨绛创作作品丰富,小说《洗澡》《 洗澡之后》,散文《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等都是当代文学很重要的收获。

内容简介

出版说明 杨绛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外国文学研究者和翻译家。她创作的散文、小说、戏剧、文论等别具特色,在读者中产生很大影响。这些跨度长达八十年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时代的演进轨迹,也展示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杨绛先生的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等。她的长篇小说《洗澡》和散文《干校六记》《我们仨》等出版以来长销不衰,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经典,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她翻译的外国古典文学名著《堂吉诃德》是我国第一部自西班牙语原文翻译的中文本,译文忠实流畅,神形兼具,迄今已印行一百余万套。一九七八年六月,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偕皇后索菲亚访问中国,邓小平同志把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作为国礼送给西班牙贵宾。杨绛翻译的《吉尔·布拉斯》,在法国文学史上不算经典之作,可是她的译文优美传神,很为读者喜爱。《小癞子》是流浪汉体小说的鼻祖,杨绛先生先后从英法译本和西班牙语原文翻译了三次,每个译本都受到欢迎。《斐多》,翻译出版于二○○○年,是杨绛先生九十高龄之际,根据勒勃经典丛书版《柏拉图对话集》原文与英文对照本转译的。为了译文的忠实性,她特地参阅了多部重要论著,力求了解文中每个字每句话的原意,进而把这部文辞奥博的对话译成流利畅达的家常话。波恩大学莫芝宜佳教授在为此书所作的序言中称“在西方文化中,论影响的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能与《斐多》相比。因信念而选择死亡,历史上这是第一宗”。 鉴于杨绛先生在文学创作和外国文学研究与翻译中的巨大成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二○○四年五月出版了《杨绛文集》(八卷本)。《文集》一经出版立即在读书界引起热烈反响,同年九月即获重印。在此后的二○○九年六月、二○一○年五月、二○一三年六月和九月又先后重印四次,总印数达一万六千套,这在同类大型套书中是少见的。 《杨绛文集》二○○四年出版时,杨绛先生已九十三岁,令人敬佩的是,此后至今的十年中,杨绛先生又有多篇(部)新作问世。二○○七年,她出版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这是一个耄耋老人独自在生命的“边缘”,面对死亡,探讨“生、老、病、死”这一人生规律,思索人生价值和灵魂有无的作品。作者以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为基础,诚实幽深地自问自答,让读者从中也得到深刻的启迪和感悟,被人誉为百年中国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一部著作。 二○一一年七月,杨绛先生在她百岁寿辰前夕,又以答问形式发表的《坐在人生的边上》,可视为《走到人生边上》的姊妹篇。同样是“人生边上”,一个是“走到”,一个是“坐在”,显示出境界的微妙差别,似乎作者已进入到一个更为从容的境界。此外,这些年中杨绛先生还写作了几百上千字不等的散文佳作十余篇,《魔鬼夜访杨绛》,《俭为共德》,体现出杨绛先生对现实的关怀,《汉文》推崇文字传承的重要性,《锺书习字》以及《忆孩时》中“五四运动”“张勋复辟”等五篇,保持了杨绛一贯的灵思妙喻、言简意远的风格。其中,“人生边上”“魔鬼夜访”这些题目,读者还可以体会出和钱锺书先生作品的互文性。 小说《洗澡之后》,是作者九十八岁后为长篇小说《洗澡》所写的续作,人物依旧,事情不同,读者可看到小说《洗澡》中有着纯洁感情的男女主角有了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杨先生在前言中说,她“特意要写姚宓和许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假如我去世以后,有人擅写续集,我就麻烦了。现在趁我还健在,把故事结束了吧。”这部四万五千字的续作,就是她对她喜爱的角色一个“敲钉转角”的命运的交代和分配。由于高龄,这部作品一直处于没有最后完成的修订状态中,此次收入《全集》,是杨绛先生的心意,也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读者能得阅一部百岁老人的小说,也是幸事。 此外,还有做《文集》时尚未收入的作品多篇,如《〈宋诗纪事〉补订手稿影印本说明》,诗作,书信,以及本世纪初同西班牙语文学研究界就翻译理论问题讨论的相关文章等。尤为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作者于四十年代创作的剧本《风絮》和翻译的理论专著《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这样两个孤本。《风絮》创作于一九四五年,讲的是一个有志青年带着叛逆的富家小姐妻子到农村发展教育,最终失败的故事。杨绛先生除了《称心如意》《弄真成假》两个喜剧和这个悲剧外,还有一个“三幕闹剧”,名叫《游戏人间》,可惜今已无处寻觅,只剩下该剧上演时印制的说明书封面和一段文字说明的图片两帧。《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出版于一九四八年,为一个英国文学评论家的专著,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散文创作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基于上述多篇新作的问世和两部重要作品(译作)的复现,为反映作者文学创作和外国文学研究与翻译的全貌,我们在二○一四年推出了《杨绛全集》(九卷本)。该书已重印了八次。 杨绛先生去世后,我们又发现了过去遗漏的一篇佚文。在清理她的遗物时,还发现了她翻译的《董贝父子》部分手稿。为此,我们决定对她的全集进行修订。 二○○四年出版《杨绛文集》时,杨绛先生写有“作者自序”一篇,二○一四年出版《杨绛全集》,我们觉得那篇“自序”同样适合《杨绛全集》,于是征得先生同意,将原“作者自序”置放于《全集》卷首。作者在“自序”中简要介绍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立场、观点及方法,这对于读者阅读和理解她的作品将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相信,经过修订、调整和充实的《杨绛全集》,必将受到读者的加倍欢迎和喜爱。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自序 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 早年的几篇散文和小说,是我在清华上学时课堂上的作业,或在牛津进修时的读书偶得。回国后在沦陷的上海生活,迫于生计,为家中柴米油盐,写了几个剧本。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先在上海当教师;解放战争胜利后,我在清华大学当教师,业余写短篇小说和散文,偶尔翻译。“洗澡”(知识分子改造)运动后,我调入文学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就写学术论文;写论文屡犯错误,就做翻译工作,附带写少量必要的论文。翻译工作勤查字典,伤目力,我为了保养眼睛,就“闭着眼睛工作”,写短篇小说。一九七九年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因我父亲是反清革命运动的“人物之一”,嘱我写文章讲讲我父亲的某些观点。我写了《一份资料》。胡乔木同志调去审阅后,建议我将题目改为《回忆我的父亲》;我随后又写了另一篇回忆。我又曾记过钱锺书的往事,但不是我的回忆而是他本人的回忆。我在研究和写学术论文的同时,兼写小说和散文,还写了一部长篇小说。一九八七年退休后,我就随意写文章。钱锺书去世后,我整理他的遗稿,又翻译了一部作品,随事即兴,又写了长长短短各式各样的散文十来篇。 全部文章,经整理,去掉了一部分,把留下的部分粗粗分门别类。一半是翻译,一半是创作。创作包括戏剧、小说和散文。散文又有杂忆杂写等随笔以及由专题研究、累积了心得体会的文论。文章既是“随遇而作”,分门别类编排较为方便。 不及格的作品,改不好的作品,全部删弃。文章扬人之恶,也删。因为可恶的行为固然应该“鸣鼓而攻”,但一经揭发,当事者反复掩饰,足证“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我待人还当谨守忠恕之道。被逼而写的文章,尽管句句都是大实话,也删。有“一得”可取,虽属小文,我也留下了。 我当初选读文科,是有志遍读中外好小说,悟得创作小说的艺术,并助我写出好小说。但我年近八十,才写出一部不够长的长篇小说;年过八十,毁去了已写成的二十章长篇小说,决意不写小说。因为我生也辰不是可以创作小说的人。至于创作小说的艺术,虽然我读过的小说不算少,却未敢写出正式文章,只在学术论文里,谈到些零星的心得。我写的小说,除了第一篇清华作业,有两个人物是现成的,末一篇短篇小说里,也有一个人物是现成的,可对号入座,其余各篇的人物和故事,纯属虚构,不抄袭任何真人实事。锺书曾推许我写小说能无中生有。的确,我写的小说,各色人物都由我头脑里孕育出来,故事由人物自然构成。有几个短篇我曾再三改写。但我的全部小说,还在试笔学写阶段。自分此生休矣,只好自愧有志无成了。我只随笔写了好多篇文体各别的散文。承人民文学出版社几位资深编辑的厚爱,愿为我编辑文集,我衷心感谢,就遵照他们的嘱咐,写了这篇序文,并详细写了一份“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 二○○三年七月二十七日 国内唯一授权作品全集 跨越80年翻译及创作的集中展现 同步共和国发展的时代轨迹 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