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5.20
折扣购买: 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文
ISBN: 9787532163083
陈引驰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段红伟 复旦大学文学博士。 王琳妮 复旦大学文学硕士。
【赏析】 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秦下“逐客令”: 凡从其他诸侯国来秦游历为官者,全部予以罢免驱逐 。而下“逐客令”的背景,《史记》中的说法是当时 韩国派水工郑国以帮助秦国修水渠之名,实际上是为 了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来达到“疲秦”的目的。这 一计策不久被秦人识破,由此连累了其他从山东六国 来秦国为官的人,李斯就是其中之一。 李斯本是楚国人,从苟子求学,学成后入秦,先 做吕不韦的舍人,获得吕不韦赏识,后被推荐到秦王 宫廷做郎官,逐渐得到秦王政的信赖。秦国逐客这一 年,李斯来秦国已大约十年,但由吕不韦府进入秦王 宫廷还不久。对李斯而言,他的人生的上升通道刚刚 打开,康庄大道正出现在脚下。可是突然间,仅仅由 于他的楚国人的出身,这一切就要成为泡影,他的十 年的奋斗就要被归零,他岂能甘心?他必须说服秦王 政,收回“逐客令”,于是就有了这篇传之后世的《 谏逐客书》。 在这篇上书中,李斯既没有向秦王政恳请哀求, 也没有辩解、表忠心,而是非常直接、开门见山地向 秦王指出:你错了,这样做的后果会很严重。李斯知 道,年轻的秦王政刚毅果决,不能动之以情,但可晓 之以理。所以李斯在上书中据理力争,雄辩滔滔,从 多个方面全力证明“逐客令”是错的。 首先,用历史事实说话。李斯回顾穆公、孝公、 惠王、昭王由于用客而使秦国强盛的历史,指出客对 秦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从周平王时秦国正式被封为 诸侯算起,到秦王政之时,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中间 不知经历了多少任国君,而李斯选取了其中功绩最显 赫的四位:秦穆公大大拓展了秦国在关中的疆域,并 一度参与中原争霸,提升了秦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 秦孝公使秦国富强,彻底扭转了长期以来在与魏国争 战中的不利局势;秦惠王时的秦国开始成为被山东六 国畏惧的虎狼之国,不断开疆拓土;秦昭王时的秦国 已经强大到即便山东各诸侯国联合都难以抗衡的程度 ,而山东六国则从根本上衰落下去。而李斯把这四位 君王能取得如此功业,归因于他们对客的信任和使用 :秦穆公任用的有由余、百里奚等,秦孝公用商鞅, 秦惠王用张仪,秦昭王用范雎。由此渲染客对秦国的 贡献。李斯还做出假设,让秦王认识到,假如这四位 国君拒绝用其他诸侯国来的人才,秦国就不会有今天 的强大。 其次,在突出强调了客对秦国的贡献之后,李斯 又用秦王的生活日用来和用人做对比。李斯用大量排 比句,铺陈出秦王喜爱的、来自秦国以外的种种物品 ,从朝廷仪仗到后宫日用到君王穿戴再到宫廷音乐, 秦王并没有因为它们不是秦国所产而有丝毫嫌弃,甚 至在和秦国本土物品对比后,弃用秦国之物而代以六 国之物。这说明秦王用物的原则是“快意当前,适观 而已矣”,并不去区分它们是不是秦国所产。但在用 人方面却与此形成了对比,“逐客令”的标准是只看 他们是否秦国人,而不论他们是否对秦忠心、是否对 秦有用。这样的标准体现的是只重物不重人,这样的 政策将会严重影响秦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最后,李斯指出了逐客令一旦施行下去的后果。 李斯用五帝三王做比较,五帝三王之所以能无敌于天 下,在于他们接纳所有来投奔他们的人。而逐客将迫 使人才去为别的诸侯国效力,这样等于在削弱秦国自 己的力量的同时,又增强了其他诸侯国的力量,而那 些被赶走的客的心中,一定怀着对秦国的怨恨,将来 一定会做出对秦国不利的事情。这样的话,“求国无 危,不可得也”——“逐客令”将使秦国陷于极其危 险的境地。 这篇文章最能打动秦王政的地方,在于李斯选择 了正确的论说策略。李斯开门见山就指出了“逐客令 ”是错误的,而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和秦国统一天 下的大业相悖。全文反复论证的就是这个道理:用客 能使秦国强大,乃至统一天下,逐客则与此相悖,甚 至会使秦国衰亡。全文很有战国纵横家游说辞的特色 ,极尽夸张铺陈之能事,气势充沛,而列举的事例都 是经过精心选择。最终,李斯实现了他上书的目的: 秦王政读了此文后,“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P16-18 ◇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引驰教授历时多年编撰,精辟导读 ◇特别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古文选篇,详尽注释,90篇作品深度赏析 ◇复旦文学博士、复旦附中语文老师等编校团队选篇注解 ◇熟读本书,快速、深入掌握中国古典文学阅读理解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