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墨子(兼爱天下平民圣人)(精)/提问诸子丛书](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0924/20/20190924202458694.jpg)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8.30
折扣购买: 提问墨子(兼爱天下平民圣人)(精)/提问诸子丛书
ISBN: 9787208142510
。。。
一五问墨子 有一位名为方授楚的学者,著有一部《墨学源流 》。书中说:“墨家弟子比起孔家弟子来,人数还要 众多,学派也*兴旺。”您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 墨子:我看很有道理。因为我的弟子来自社会底 层,也就是来自“贱民”阶层。要知道,“贱民”是 一个多么大的人群,而且往往和特殊职业有关,后学 者有诸多论述,如经君健的《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 也论及了我所在时代的“贱民”。在当时,至少有百 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属于这个阶层,因此从学派的社会 基础角度看,墨学要比儒学*广阔些。“贱民”虽居 于社会底层,但“平民向学之心亦灼,故学风尤盛也 ”(《墨学源流》)。他们到我这里来学知识、学技能 、学本领的热忱,是大大出乎一般人的意料的。 一六问墨子 既然墨家弟子的人数比孔家弟子*众,那么为何 现存的文字资料中,孔家弟子远远多于墨家弟子呢? 墨子:文字资料的多寡,与门生弟子的多寡不一 定成正比。造成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司马迁的 《史记》一书应该说起了很大的作用。《史记》为二 十四史之首,人们了解汉代以前的历史主要是靠《史 记》。司马迁在对待儒、墨两家的态度上是有偏颇的 ,他取的是扬儒抑墨的态度。在《史记》中,有《孔 子世家》,有《仲尼弟子列传》,有《孟子荀卿列传 》,这样不只道出了儒家的“源”,还生动具体地描 画出了儒家的“流”。孔子弟子有名有姓的就列出了 五六十人。而墨家的待遇就大不相同了。在《史记》 中,既没有我的专传,也没有弟子传,很多资料就此 湮没不彰了。*为不妥的是,把我的小传放在《孟子 荀卿列传》的末尾,太史公明明知道我们不是一家子 人,却把我与儒家人物放在一起,不知是何道理。那 小传是:“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 *并孔子时,或*在其后。”(《孟子荀卿列传》)总 共只有二十四字,真是『昔墨如金。 有人统计,在洋洋五十二万余言的巨著《史记》 中,提到我的有九次,但都是片言只语,加起来一共 只有五十余字。孙诒让先生作《墨学传授考》时,多 有感叹:“彼勤生薄死,以赴天下之急,而姓名澌灭 ,与*木同尽者,殆不知凡几。”之所以造成这种局 面,司马迁要负一定的历史性责任。如果他在写《史 记》时多留意一点我和我的弟子的行状史迹(应当说 当时关于墨学的资料是相当多的),这种“姓名澌灭 ,与*木同尽”的现象就不会出现,后世子孙也可从 中获取多少思想的养料!这对墨家来说,当然是极为 不公的,也是极为可悲的!但是历史是不可复制的, 既已如此,又有什么办法呢? P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