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作者简介
梁小民,中国著名大众经济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研究,现主要从事当代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经济学的普及与推广。任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国务院特邀监查员、国家价格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委、北京市社科基金评委。著有《经济学是什么》《小民谈市场》《黑板上的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纵横谈》《宏观经济学纵横谈》等。
内容简介
讨论幸福的文章与著作越来越多,总的趋势是倾 向于否认财富和幸福之间的关系。有的甚至得出财富 越多,越不幸福的结论。 有位经济学家提出,财富在人生整个幸福中所占 的比例只有不到2%。我不明白这个数字是如何算出来 的。谁都知道,幸福是人的一种心理感觉。同样的事 情给不同的人带来的幸福感觉并不一样,如何用一个 具体的数字来表示?没有客观的幸福指数,又如何得 出财富带来的幸福为2%?如果这个结论是可靠的,我 们还创造财富做什么? 国外一家研究机构研究69个国家的“国民幸福指 数”得出的结论是: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墨西哥、 坦桑尼亚这些落后国家的幸福指数远远高于德国、法 国、瑞典和美国。国内研究者的结论是:农村人的幸 福感远远高于城市人。我不知道这些结论是如何得出 的,但无论其调查如何认真,资料如何丰富,逻辑推 理如何缜密,正常人都会看出,结论是荒谬的。如果 真是财富越少越幸福,墨西哥人为什么要偷渡到美国 ,农村人为什么要进城工作? 幸福是一种自我感觉,不仅取决于个人的财富和 生活水平,更重要的还取决于与周围其他人的比较。 穷国和农村的人与周围更穷的人比较会感到自己幸福 ,富国和城市的人与周围更富的人比较会感到自己不 幸福。但不能把穷国与富国、农村与城市人的幸福进 行比较,因为他们比较的对象不同。各国可以比较 GDP,但不能比较幸福。由这种荒唐的比较中得出穷 国的人比富国的人幸福,幸福与财富无关,显然是错 误的。 强调幸福不仅来自财富,还有其他因素,是正确 的,但如果再往前走一步,认为财富与幸福无关,那 就错误了。无论有多少因素影响幸福,财富仍然是第 一位的,起决定作用的。对那些已经有了大量财富的 人,财富也许不重要了,但对普通人而言,财富增加 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对那些富国而言,增加财富 也许会带来不利于幸福的问题,但对穷国而言,增加 财富是使人民幸福的人间正道。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财富或者GDP都是整个社会 幸福程度提高的基础。有了更多的GDP,人民才有更 好的生活条件,更多的物质与文化享受,更好的教育 与医疗。财富的增加会引起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利于 幸福,但也只有财富增加了才有能力治理环境,实现 青山绿水。你比较一下穷国与富国的环境,哪个更好 ?财富的增加会引起收入差距扩大,但富国穷人的生 活条件也比穷国富人强。而且,有了财富才能讲分配 ,连财富都没有,讲收入平等又有什么意义?唯GDP 是片面的,但不讲GDP是绝对错误的。无论什么时候 ,发展经济增加财富,都是一国的中心。 对于任何一个人,收入或财富都是个人幸福的基 础。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莱思认为,当人的基本需 求得到满足后,财富增加会使幸福递减,并称这种现 象为“幸福陷阱”。这位学者“基本需求”的概念是 含混的。住是基本需求,但应该是一家人住在一个小 房子呢,还是住一所别墅?住在小房子中也满足了基 本需求,但财富增加换一个别墅当然会更幸福,哪里 有财富增加,幸福递减的道理呢?人们财富增加了可 以享受到更好的物质与文化生活,幸福当然是增加的 。如果人满足了基本需求后就不再创造财富,这个人 会幸福吗?应该记住,创造财富的过程也是幸福的重 要来源。只要会使用,钱再多也不会不幸福。比尔. 盖茨把自己的财富用于慈善事业,他是幸福的。如果 没钱,能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幸福吗? 对财富的蔑视实际上是一种穷国或穷人的心态。 自己没有财富,就认为有财富的国家或人不幸福。这 就是我们常说的“酸葡萄”心态。增加财富是社会进 步的动力。如果一个国家或一个人怕财富增加带来幸 福递减,这个国家或这个人能进步吗?那些貌似清高 ,把财富与幸福分开的经济学家忘记了自己的职责: 为社会财富增加出谋划策。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