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的智慧(精)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精)
作者: 编者:文德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1.50
折扣购买: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精)
ISBN: 978751135051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欲修身,先养心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 ——王阳明 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 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 。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得,皆因忽略了 自己的内心,不能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王阳明认为,人心就是天理,世界上哪还有存 在于人心之外的事物和道理呢?虽然“心外无物” 的看法与唯物主义观点相悖,但王阳明关于从人的 内心去寻求真理的看法,是有其道理的。古人云: “相由心生。”意思是说人的心思会呈现在其外在 表征之中。如此推敲,人的言语、行为等外在表征 ,则多为其复杂内心的反映。按照王阳明所言,欲 使人的言行举止符合一定的规范或是达到至善的境 界,则要从其内心入手,而不是人心之外的事物。 只有当内心达到了至善的境地,其外在的言行举止 才能表现出善的一面。 贪泉,泉名,据史料记载,贪泉地处广州北郊 30里的石门镇。传说人饮此水,便变得贪而无厌, 故名。西晋时,朝廷派往广州的几任官员,差不多 都以经济犯罪而被撤职查办,人们传说是因为他们 喝了贪泉的水。后来,朝廷派去一位廉洁的名吏吴 隐之任广州刺史,到任之日,他领随从来到贪泉边 ,从中取水而饮。随从劝他说:“以往进入广州的 官员都要饮上一杯,以示风雅,但是这些官员都贪 赃枉法,爱钱如命,此泉饮不得。”吴隐之问随从 说:“那些不喝泉水的老爷们是否清廉了呢?”随 从说:“还不是一丘之貉。”吴隐之连饮三瓢后动 情地说:“贪财与否,取决人的品质,我今天喝了 贪泉水,是否玷污了平时为官清廉的名声,请父老 乡亲们拭目以待吧。”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 ,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果然 ,他在任期间,为政清廉,并没有因饮贪泉水而贪 污,留下了饮“贪泉”而不贪的千古美谈。 贪与不贪,并不在于一泉,没有饮贪泉水的人 ,也会照贪不误。所以,贪泉只是那些贪污的人的 一个挡箭牌。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酌贪泉而 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一个人贪与不贪,本在于 自己内心的修养,并不在于外在的条件。 做人若问心无愧,坦坦荡荡,对于每天里遇到 的各种突如其来的状况,也能应对自如,而不会被 其搅乱心情,也就可以傲视天下。在儒家先贤眼里 ,这是君子风范的标准之一。 王阳明用一生的经验总结出一句话:“心”左 右一切。做好事来源于内心,做坏事也来源于内心 。心中所想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一颗平静而宽容的 心能够令人体会到生活的快乐,而一颗躁动而沉重 的心则令人陷入黑暗之中找不到方向。只有以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