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仙桃药用植物志

湖北仙桃药用植物志
作者: 喻雄华,向栋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368.00
折扣价: 257.60
折扣购买: 湖北仙桃药用植物志
ISBN: 9787568063555

作者简介

喻雄华,男,主任药师,现任湖北省仙桃市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从事中医药工作30余年,始终工作在中医院生产科研第一线。他带领科生产科研团队在中药制剂生产领域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革,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内容简介

仙桃市原名沔阳县,古属“云梦泽”。这里历史悠久,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是许多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地。 传说大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沔阳在九州之一的荆州域内。仙桃全市为冲积平原,西北高而东南低,地势平坦,起伏甚微。西北郑场八屋台为*高处,海拔34.5米;东南角之五湖为*低处,海拔21.5米。全境地势约成1/7000的坡度倾斜。境内平原、水域大致构成“八地半滩份半水”的格局。 仙桃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2.6小时,日照率为46%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6.3℃,无霜期一般为256天。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为本市动植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亚热带植物在我市及江汉平原呈多样性分布。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中药资源的多样性。部分仙桃产的中药质量全国闻名,仙桃成为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地,如仙桃产的地骨皮称为“沔骨皮”行销全国,仙桃半夏也是道地药材“旱半夏”的重要来源。 1987年,仙桃市成立中药资源领导小组,由市供销社牵头,市财政局、市科工委、市卫生局、市中草药研究会共同参与,对全市中药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普查,共发现我市药用动植物347种,并编辑成册。此次普查为当时仙桃市中药、防疫饲料的种植及收购部门提供了方便。但由于当时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普查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也没有留下药材标本。 三十多年来,仙桃市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地湖泊变成农田,良田变成高楼大厦,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仙桃市的野生植物品种和数量以及分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问题在全国各地都具有普遍性。全国性中药领域一直存在“家底”不清、资源动态不明等问题,党和政府高度关注。2018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为仙桃市的中药资源全面普查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根据市政府统一安排,本次中药资源普查由市卫健委牵头,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共同组织,仙桃市中医医院负责具体实施。中药资源野外普查于2018年9月15日正式启动,在历任市中医医院领导魏华、顾庆炎及主管领导张雄鹰、李正宇、刘志杰的支持下,仙桃市中医医院普查队队员们,不分寒暑,早出晚归,走遍了仙桃城区及十五个乡镇。 截至2020年11月16日,普查队按中药资源普查规范,利用卫星定位等现代化的手段,对全市36块样地(1080个样方)的野生药材资源进行了普查和重点药材调查,2020年12月,中药标本的整理工作完成,整个中药资源普查历时26个月。通过对采集标本的鉴定,查明确有药用功效的植物有122科377属465种,调查重点药材52种,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种(兰科绶草属绶草);采集并制作腊叶标本465种(均做双份),拍摄高清照片20000余张,普查原始记录1080页。 2020年12月,我市中药资源普查通过专家验收,全部普查标本、普查原始记录、高清照片通过验收后,均上交给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并在仙桃市中医医院备份。 为充分利用普查信息,方便我市中医药从业人员查询仙桃市中药资源信息,仙桃市中医医院中药普查队组成编辑委员会,利用8个月时间将普查成果整理成书。 本书共收录普查发现的苔藓植物2种,蕨类植物7种,种子植物456种。本书参考《中国植物志》,按科、属、种分类整理。每种药用植物项下详细记录了该植物的形态特征、本市发现地,并对该植物的药用部位进行说明,对采集加工方式、药用功效进行了描述,同时也将收集到的验方记录在相应的植物项下。每种植物都以高清图片的形式记录了自然条件下的生长状态,部分植物还记录了普查制作的药材标本。因本次中药资源普查以药用植物为主,故未对药用动物进行考察,这也是本次中药资源普查留下的遗憾。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现错误,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愿本书的出版为仙桃市乃至江汉平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为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尽一点力。 关于本书中提及的验方,在使用时应因人而异,需遵照期医嘱,切勿擅自服务。 本书不仅是带有明显地域性的植物志类图书,更是在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书填补仙桃市没有本土药用植物相关书籍的空白,为以后仙桃市药用植物的变化趋势提供依据。书籍采用图文对照形式,生动而直观,每个药用植物附有生境照、植株照、花的特写照,每个品种附本地民间用药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