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人民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17.20
折扣购买: 爱国岂能怕挂头郭亮/英烈故事丛书
ISBN: 9787556122318
郭亮出生在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郭弼林读了12 个年头的“四书”“五经”,在家办了个私塾,是当地有 名的满腹经纶的“郭老夫子”。郭亮在家排行第八,下面 仅有一个满妹。他出生时,家中已经有2个哥哥5个姐姐。 郭弼林生逢乱世,亲见底层民众的深重苦难,希望这个刚 出生的小儿子生活能够平安喜乐,所以给他取名叫“郭靖 笳”。靖,取其平安、安静的意思;笳,中国古代北方民 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通常称“胡笳”。 幼年的郭靖笳就表现出了极强的记忆力和求知欲。农 村的孩子一般要到七八岁才会启蒙,郭弼林办的私塾里就 收了几个这样开蒙的学生。这些小学生常年在郭家进进出 出,当时还不到6岁的小靖笳很快跟他们交上了朋友。学生 们上课时,他就在窗外边听边等;学生们课问休息时,他 就同他们一块玩。有一次有个学生背诵《三字经》,背到 “丝与竹”时卡壳了,好久想不起来,只听到窗外有人提 了句“乃八音”。私塾里的孩子都懂规矩,不会不经允许 就提词。原来,这是窗外的小靖笳一个没忍住就提了词。 郭弼林晚上教育小靖笳时,惊奇地发现他就只是站在窗外 听,居然就能把《三字经》一字不落地背下来。自此,郭 弼林就破例收了小靖笳这个“旁听生”。小靖笳一年多时 间就学完了《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千字文 》等书,而且他虽然年岁小,却很坐得住,描红写字特别 认真,比正式的启蒙生写得还好,为后来练就一手好字打 下了基础。 小靖笳7岁的时候,父亲郭弼林秉持“儿不自教”的原 则,把他送到了离家5里地的台子屋场学校去上小学。别的 学生**只有上下午两次到校读书,小靖笳却要去3趟。因 为小学里有个国术教员教武术,他夜夜跑去学,什么打拳 、玩凳、舞剑,他都学得又快又好。上了小学的小靖笳出 去得多了,见的人多了,思考的问题也多了。他经常看到 成群结队的难民沿路乞讨,一次,看到一个跟他长得差不 多高的男孩打着赤脚,脚都磨破了,却还不得不继续跟着 大人往前走时,他心中**不忍心,就把自己的鞋子脱下 来送给了那个男孩。但是小靖笳的心里还是很难过,因为 他不知道难民的队伍为什么总是那么长,为什么总是过不 完。 3年后,郭弼林又把小靖笳送到离家*远一点的铜官东 山寺初小去上学。小靖笳在这所学校学习了两年,也就是 在这所学校,他成了“郭亮”。 这个时候的小靖笳看到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学到 了一些科学知识,古文也具备了相当的阅读能力,加上勤 于学习,善于思考,说出话来连老师都觉得不能把他只作 为一个孩子看待了。读书越多,他越感到学校的课程太少 ,对于他来说有点“供不应求”,不够“解渴”。 P1-3